“冲刺”固态电池量产化,太蓝新能源联合长安汽车取得重大突破

真锂玩研究 2024-11-04 13:12:47

重大利好消息!能够量产的固态电池技术取得突破,即将进入应用倒计时!

据太蓝新能源最新官方消息透露,11月7日,太蓝新能源将联合长安汽车在重庆召开锂电池新技术发布会——或将公布固态电池隔膜技术的重大突破。

继固态电池实现量产之后,中国固态电池赛道将迎来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中国新能源产业正在托起自己的“锂电圣杯”。

固态电池:锂电产业新希望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发展,将锂电池技术推至了产业进步的核心位置。然而,传统液态锂电技术迭代已达瓶颈,很难在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与此同时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还面临着产能结构性过剩挑战。据行业数据统计,今年前八个月,动力电池总产量达到了419.7GWh,但实际装车量仅为219.2GWh,装车率仅为52%。

面对电池技术的急速迭代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中国能否继续掌控技术话语权,攀登更高的技术山峰,成为当下亟待解答的命题。

正是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固态电池的突飞猛进为锂电池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固态电池凭借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巨大优势,被普遍视为下一代锂电池技术的“圣杯”。

然而,固态电池的性能究竟如何?何时量产?过高的成本又将如何降低?从技术到量产、再到应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之路仍显得颇为艰难。

新路线:固态电池产业化分步走

如果不谈量产、不谈落地,再先进的技术方案也只是纸上谈兵。审视当前全球各大电池制造商及车企公布的量产规划,不难发现,最早到2027年,固态电池技术有望步入大规模量产阶段。而对国内企业来说,只能早于这个时间点,方能确保不落于人后。

在此背景下,国内固态电池先锋企业,太蓝新能源给出了一个创新性路线——先将固态电池技术降维应用到半固态电池上,这一策略与国内其他企业先做半固态再做全固态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

这么操作的逻辑也很好理解,与当下的液态电池相比,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经有了显著提升,且同时具有沿用现有液态锂产业链的优势。通过率先推动半固态电池商业落地,太蓝新能源不仅能够直接加速固态电池材料的规模化生产,还能在成本上为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提前铺路。

在一切向着固态电池产业化目标的引领下,太蓝新能源已经成长为国内固态电池领域的佼佼者。

自2011年起,太蓝新能源核心研发团队便开始专注于固态电池关键技术研发。针对氧化物锂离子电导率低以及固-固界面耦合等难题,成功自主研发出“高导锂氧聚复合材料技术”、“原位亚微米工业制膜(ISFD)技术”、“界面柔化技术”等一系列先进固态电池关键技术,不仅构成了太蓝新能源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产能方面,太蓝新能源目前已具备12.2GWh的规模。其位于重庆的生产基地,拥有2.2GWh的产线。此外,公司在安徽淮南还在建10GWh的产能,总计年产值有望超过100亿元。

创新破局:向固态电池量产化冲刺!

半固态电池的成功量产,标志着太蓝新能源已掌握了固态电池一半成功的钥匙,同时也意味着向固态电池进一步发展进行新的冲刺!

今年4月,太蓝新能源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72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金属电池。8月,头部车企之一的长安汽车宣布入股太蓝新能源,成为国内第三家与大型车企深度合作的固态电池企业。

据业内最新消息,太蓝新能源又将“爆出”重大成果。11月7日,太蓝新能源联合长安汽车将在重庆召开锂电池新技术发布会,或将聚焦固态电池领域的关键技术——隔膜技术的重大突破。

从官方发布的海报来看,此次技术创新的核心亮点正是行业当下高度重视的安全性与规模化应用,并有望对固态电池领域乃至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革命性影响,其前沿技术成果或将激发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

与此同时,预计在此次发布会上,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还将进一步达成深度合作,这不仅是对太蓝新能源技术实力的认可,更是对固态电池规模化生产、全面应用迈出的坚实一步。

那么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携手,究竟在固态电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优化以及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改进上取得了哪些突破?

这些革新又是否会加速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从而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革命性影响?

11月7日,真锂新媒将持续关注这一具有量产潜力的重大电池技术发布。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