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极罕战国《共屯赤金右读·大孔圜钱》暨鉴赏

古韵燕蜀收藏 2024-06-27 07:09:04

大孔圜钱更珍罕 共屯赤金又一式

共屯赤金,乃战国中晚期(公元前4世纪—前3世纪)魏国所铸之币。其主要流通三晋地区,圆孔,面背无廓,为早期圆孔圜钱。据考该圜钱钱文“共屯赤金”之“共”为地名,其地在今河南省辉县,“屯”与“纯”通,“赤金”即铜,面文四字可译作“共地所铸纯铜货币”。

该钱最早为丁福保《古钱大辞典》所载,也曾经被戴葆庭先生认为“真伪可疑”,后马定祥先生认为乃真品无疑,自入谱后,逐步为泉界所公认,并被授曾经的中国古泉五十名珍之爵,乃战国大珍。

而从过去为泉谱所录者来看,共屯赤金钱似乎只有一个版式一种大小,然而,古泉之式,往往不能根据某个时期某几个人之所见所闻而盖棺定论,因为,千百年来的古钱发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乃此一时彼一时也。此外,在之前所见之式中,“共屯赤金”四字,无论形制大小,大孔还是小孔,其字均为四个字环状布局,即环读之序矣。

而所谓大孔圜钱,指的是相对常规圜钱,其外形圆而内圆穿孔很大,整体形态犹如真正的环状,因其较之行用钱尺寸更大,似非主要流通品种,迄今为止发现甚罕,诸谱大多失载。与其它圜钱一样其也是大小皆有。是故,今日赏泉,特将愚早年收藏的若干大孔圜钱之一的这枚读序排列甚为独特的“共屯赤金大孔圜钱”帐中点选出列,拍照亮相,首次披露于此公展鉴赏,实物实证,以飨泉界泉好。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面文“共屯赤金”四字,小篆书体,四字布局于右边顺读,甚独特,背平无文。可见其字笔划纤细而均匀,间隔有距,横直竖立,字形大小适中,布局协调,整体书写自然流畅且规矩。无需再表,品文识书,可见本品书相古朴,时代风格鲜明,当为其时官炉铸品无疑,伪不可及,其门得开,没有二话。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其铸制规整有加,直径约为63.35毫米,重约36.01克,中心大孔,钱体呈环状,厚薄适中,乃后世出号大钱之形制,是为大型者,之前未见披露。续可见其面背皆无廓,斜边缘,面小背大,穿孔边略见斜入,面大背小,外圆内圆规矩,穿轮皆为干净,典型的官铸圜钱成品铸相特征。再观其文字,笔划无粘连,笔划纤细深竣挺拔,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处。如此,观铸识体,无需赘述,本品之铸相可实证乃其时官炉出品,伪不可得之,其门再开,无话可说。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可见其为老生坑之锈相,其乃上世纪八十年代北坑之出,时间已久,渐呈熟相。然,仍可见些许绿锈点染附着,红斑显露,锈色可谓纯真自然且甚为典型。其锈深浅相间,皮壳叠嶂,富有层次。试其锈痂皮壳及至包浆,老而弥坚,紧实不糟,可抗刃击。就整体锈相察之,其老气横秋之貌相可直入眼底。复察其材质,青铜质地无疑,铜色更是凸显老旧。毫无疑问,辩锈识浆,本品锈相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天下之伪盖不可得,其门一眼洞开,耄耋至真,自当不在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审视,此枚“共屯赤金右边读大孔大型圜钱”,三相一材,无异无邪,正是那开门见山,毋容置疑之品。迄今为止,尚未见任何公展和泉家提及,在此是为首次披露。由此,其也将改写该钱的地位和珍罕等级而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矣。

前面曾经言到,共屯赤金圜钱乃老中古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然那不过是旧时人们所见客观局限性之正常的结果,时过境迁,新的发现,不断颠覆人们的既有认知,这不仅是必然,也是古钱发现史的客观规律,其实不用大惊小怪。因此,本品虽然虽然出土露面在上个世纪,然因为种种原因直到今天才为愚所公开披露,不过是天时地利人和之机缘到了的结果,照样不需疑神疑鬼,不假思索的乱喷一气。一句话,鉴赏古泉之真伪,当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方法论,紧紧依靠实物加以实证,则真理便可掌握矣。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