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担忧:歼20已经很强,现在歼35又来了,美国拿什么和中国打

东场的校尉 2024-11-12 19:11:09

今年的珠海航展,吸引了全球目光。

俄罗斯的苏-57、中国的歼-20和歼-35,这三架代表当今最高水平的战机同台亮相。

苏-57亮相特别引人注目。

这款战机,以性价比取胜。

当年的米格-15正是凭借相似的优势,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军F-86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米格走廊”空战。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说:

苏-57,对上F-35会很“难”。

二战初期英德空战。

当时德国人也曾自信满满,认为他们的ME-109必胜英国“喷火”。

然而,空战胜负往往不是单纯比拼性能,还要看战术运用和飞行员水平。

今天的空战,已进入信息化时代。

如果说二战时,飞机比的是速度和火力。

现在,比的是隐身技术和电子战能力。

今天,当F-35对很多国家来说,价格过高或无法购买时。

苏-57,就像60年代的米格-21一样,为这些国家提供了可靠的选择。

歼-20

歼-20,从2011年首飞,到2017年正式服役。

只用了短短6年,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要知道,美国F-35从首飞到服役用了15年。

这个速度差距,充分说明了中国军工的高效率。

歼-20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7吨,比F-35的31吨重了近20%。

这额外的6吨,意味着更强的作战能力。

航程上,歼-20可达2000公里以上,超过F-35的1700公里。

速度更是达到2.5马赫,领先F-35的1.6马赫。

最让美方惊讶的是,歼-20的传感器系统。

它的分布式孔径系统。

包含了上百个雷达单元,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

配合先进的光电瞄准系统,探测距离超过200公里,实现了真正的全景视野。

美国媒体也承认,在当今世界,能称得上真正“五代机”的,就只有这两位。

相比之下,苏-57就相形见绌。

它的雷达反射面积,高达0.5平方米,远高于歼-20的0.025平方米,在现代空战中的隐身性能差距明显。

更关键的是,苏-57的航电系统集成度不够。

处理器速度仅有歼-20的60%,慢了一截。

从2017年服役至今,歼-20已经成功执行了数百次远海训练任务。

频繁现身东海、南海等重要战略区域。

歼-35A横空出世

当歼-35A在航展上揭开面纱的那一刻,引发大量关注。

取消空速管的设计,配特制的隐身涂装。

35吨的起飞重量,却能以2.2马赫的速度飞行。

每小时能飞行2700多公里,比子弹还要快两倍。

1350公里作战半径。

从北京起飞,能轻松到达日本、韩国或南海。

即使带着武器,900公里的作战半径,也足以完成大多数战术任务。

上世纪50年代,我们只能仰仗苏联战机;

80年代,开始自主研发,但还在模仿阶段;

到了2011年,歼-20横空出世。

如今歼-35A的加入,中国已经掌握了双发隐身战机的核心技术。

既精通内功,又掌握了绝世外功。

歼-20,负责远程拦截和制空;

歼-35A,则更像是一位多面手,既能空战,又擅长对地攻击。

未来如果改装成舰载机版本,就能在航母上大显身手。

歼-35A有多项尖端成就:

隐身技术更加成熟,雷达反射面积比F-35还小。

发动机推力达到15吨级,超音速巡航。

综合航电系统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大幅提升作战效能。

可携带国产先进空空导弹,作战能力全面。

这背后,是无数航空人的心血。

就像老一辈航空人常说的:

“一架战机从图纸变成现实,这其中的艰辛,不经历永远不会懂。”

当一个国家,能同时拥有两种不同类型的五代机时。

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实力证明。

歼-35,给中国空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虽然体型不及歼-20威猛,却训练有素。

它要接替的,是那些已经服役多年的老将——歼-7战机和早期的歼-10A。

从性能看,歼-35远超四代半战机歼-10C。

当今世界的隐身战机市场:

F-22因为太厉害,美国政府像藏宝贝一样严防死守;

俄罗斯的苏-57产量太低,连自己都不够吃;

F-35虽然不错,但美国卖飞机附加条件太多。

就拿中东市场来说,美国为了保护以色列的空中优势。

对沙特、埃及等国的F-35订单总是拖。

这时候,歼-35的出现,给这些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

上世纪50年代,我们只能照搬苏联米格-17的图纸;

60年代,靠着自主改进,创造歼-6;

70年代,终于有了自己设计的歼-7,虽然性能还比不上国际一流水平。

80年代是个转折点。

当时美国F-16横空出世,而我们的歼-7还在服役。

这差距就是老爷车遇上了跑车。

但正是这种差距,逼出了中国航空人的拼劲。

十多年的埋头苦干,我们终于在90年代研制出了歼-10。

这个过程中,航空工业从原来的跟着走,变成了自己走。

进入21世纪,中国航空工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

2011年歼-20试飞成功,一举跻身世界五代机。

从学徒一下子成为了大师。

如今的歼-35,不仅能服役空军,还有望成为舰载机。

从当年连螺丝钉都要进口,到现在能造出世界一流的五代机。

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一个民族的崛起。

地下的宝藏,更关键

在军事史上,同时拥有两款隐形战机。

之前只有美国,如今中国也有了。

一架歼-35悄无声息地飞行,它的雷达反射面积仅有0.01平方米。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中国军工实力的真实。

今天的歼-35,它装备了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就像是练就了火眼金睛。

配备高精度激光制导导弹。

面对三代、四代战机,这种技术优势就像是降维打击,就如同古代火枪对上冷兵器。

但更深一层,是掌握在地下的宝藏。

现代战机制造,也离不开关键原材料。

中国几乎垄断了镓、铟、锑等稀有金属。

制造一架五代机,缺少任何一种材料都不行,而这些都掌握在中国手中。

稀土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储量占40%。

镓的产量占全球98%。

锗的产量占全球60%,是制造高科技装备的材料。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在研发F-15战机时发现,添加稀土元素能大幅提升发动机性能。

当时,他们做梦也想不到。

几十年后,这些关键材料的命脉会掌握在中国手中。

今天的F-35生产,从机载雷达到红外传感器,从光纤通信到夜视设备。

处处都需要这些中国掌控的关键原材料。

中国的优势,不仅在于资源,更在于完整的产业链。

相比之下,美国的F-35项目是在借力打力,生产线随时可能因为原材料短缺而停摆。

中国早就布好了局

这种优势的形成,并非偶然。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致力于稀土开发。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挖个土”有什么用。

1978年,邓公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很多人还不理解。

如今,从稀土开采到战机制造,中国已经构建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些“土”,成了现代工业的命门。

谁掌握了关键资源,谁就掌握了未来战争的主动权。

一个国家的军工实力,既要看得见的产品,也要看看不见的产业链。

原材料供应链的重要性,远超技术封锁。

即便你有最先进的设计图纸,没有原材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以稀土为例,这个被誉为“工业维生素”的关键原材料。

美国想要从零开始建立完整产业链,难度堪比登天。

不仅要找矿、建厂。

还要培养专业人才、研发工艺技术。

这是一个耗时至少8-10年的系统工程。

美国过去的全球领导地位,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

领先的核心技术、开放的全球供应链。

但现在,美国为了遏制对手,主动切断了全球供应链,这无异于自断臂膀。

反观中国,经过数十年发展。

从原材料、制造能力到技术创新、人才储备,形成了一个相互支撑的完整生态。

美国媒体的担忧不无道理:

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单纯依靠技术优势,已经不足以确保主导地位。

掌握关键原材料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超过了技术本身。

2 阅读:106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