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国展太原展厅里,看到了这件册页拼接式的作品,五拼进行组合,有传统的山水画组合的趣味,一画一境,境境不同。传统的笔墨,帖学的风采映入观众的眼帘,每一页的空间都有独特的安排,小而精的字势,将单幅之间的距离拉开,故意加大空间形成对比,显然是空间换区间的思路。按常规的章法创作经验,左右的幅度加长或者按两排做成12片,采用几种颜色的色宣进行衬底,国展小字草书创作,惯用的满张满写的方式,上下有空,“以多胜,以色胜”。作者没有这样做,一是不循常规,密与空的对比,刻意追求大道至简;二是作者想凸显以小见大理念,对自己的技法有足够的信心。
欣赏这件作品,整体到局部都极为的精彩,笔墨下的晋唐风度,刚柔并济,笔性灵动,字法精熟,下笔老成,仿古老纸的衬托下,尽显古帖的风范。如果单从笔墨功夫上来判断作者的年龄,根本就无法猜到这是一位25岁姑娘创作的。这位姑娘来自江苏,23年入选了中书协主办的第五届草书展,24年又入选了第十三届国展,都是草书作品入选,她是来自江苏淮安的才女—————朱俊蓓
朱俊蓓是科班出身,毕业于太原师范大学书法专业,书法理论及技法的基本功都相当扎实。从省展到国展一路走来,她所表现的书风特点很鲜明,看不到板滞之气。布局自由灵动,字势鲜活,越过了从生到熟,从熟到生,从生到韵过程。作品里渐渐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小情趣”的表达,脱离了原帖的奔放,融入个性的发挥。年轻的姑娘写到这个程度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这些同她的师承和个人的转化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每次国展都会涌现出一些像吴俊蓓这样的书法人才,二十几岁的年龄就能多次入选国展,取得成绩肯定是有原由的。笔者这认为这些新生代的书家,可以用聪明人写聪明字来解释。从年龄上来判断,她们练字的时间是有限的,有限时间里,将效率做到最大化,不走弯路,“抓大放小”的递进中学习方式是她们成功的捷径。
清人梁履贞《学书捷要》有“抓大放小”的递进学习描述。原文:“临摹用功是学书大要,然必先求古人意诣,次究用笔,后像行体”。大意是指学习书法先求古人的精神面貌,掌握碑帖核心,再在用笔及细微处进行雕琢,先搭好框架再修饰细节,从大大小,从粗到细,磨合中进行精细化。
这种“大局观”的学习方式,临帖创作中齐头并进,带着创作的思想去临帖,临帖是为了创作而服务,把被动变成主动,自然过渡变成了先知先行。很多书友错误的认为,笔法字法不过关是无法创作的,反问什么样笔法字法才叫过关呢?这种被动的思想不利于书法学习的。
正是有了这种禁锢的思维,练字时,一开始就紧扣细节,造成字法和章法的框架无法搭建,没有字法和章法的组合,精神面貌是不可能通过笔法来显现出来的。很多开班教学把“抠细节”放在最前面,这显就有“骗课时”嫌疑。长久以来,学员养成放大局部特点的习惯,这个习惯是大局观的绊脚石。这种“小气”就会跟随自己一辈子,因为这种“小气”将起笔和收笔变化过渡的关注,极容易忽略字势和章法框架整体构成。
人物介绍——朱俊蓓
99年3月,江苏淮安人,淮安市清江浦区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入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入展(草书)
全国第五届草书展入展
江苏省第十二届新人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江苏省第三届妇女书法篆刻展入展
“书写时代”—— 江苏省80•90青年书家对话展入展
“江左风流奖”——江苏省第十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全国首届“吉日癸巳杯”书法篆刻展入展
淮安市书法晋京展入展“燕风楚韵”——廊坊·淮安书法交流展入展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