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奔跑中无缘审美,课堂在瞎忙中无效,误尽苍生

宁拙说 2024-11-10 17:54:38

随便听一堂公开课,就令人痛心地发现,教师在奔忙,学生在奔忙,师生都瞎忙于文本之外。外行的教研员总是用容量衡量课堂质量,用热闹标志课堂效果,却根本不知道,整堂课学生干了什么,怎么干的,达成什么能力目标,生成什么新的情感和观念。

要在课堂中寻找深度体验和深度思考,产生审美愉悦,建构新的生命,不是稀罕,简直不可能。沿着极富表现力的关键语句仔细咀嚼,品读出蕴含的丰厚滋味,并用笔明确地表达出来,真是奢望。

课堂必须有几十个问题,师生互动频率必须多高,容量必须多大,这些荒谬的标准已把语文弄得日益边缘化,哪还有语文课的味道?

欲速则不达,越快心态越浮躁,也就疏离语言艺术的规律,全然不知文字是抽象符号,必须通过想象才能幻化成逼真的情境,必须置身逼真的情境才能受到感染,唤醒相关经验,抵达作者远方,发生审美趣味。

教语文的,这个道理也深奥么?如果教师还有点文学素养,还知道阅读是读自我,是在含英咀华中唤醒生命,是在独立思索中发现问题,就不难觉悟,慢阅读才有深阅读,安静的氛围才激活想象,在文字的酝酿中才发生感染。

深度阅读不过是沿文字的幽径,引导孩子慢慢探索,去到自我经验和作者的远方,而且必须是只身前往,孤独探索,才能发现奇异的风景,享受极难用语言表达的审美愉悦。

深度阅读有三忌讳三追求:

一是忌讳奔跑,追求漫步。深度阅读有两大标志,一是情感共鸣,二是想象飞翔。唯有在文字的丛林里漫步,才能发现独有的美景;匆匆奔跑就看不见风景,只有疲累。唯有想象的再创作,才能把黑色的文字演绎成缤纷的生活,置身其中,唤醒相关经验,发生感染,升华到审美境界。因此,奔跑与想象和感染无缘。

二是忌讳热闹,追求宁静。想象既与浮躁的奔跑无缘,又与热闹的环境无缘。师生频繁互动,又有朗读声干扰,哪来宁静的心境?又怎么激活想象?想象飞翔,情感共鸣,只在从容宁静的心态下,安静的环境里,独立的阅读中发生。

有的教师对课堂安静十分恐惧,不断地制造声音,从不为学生创造寂静的研读环境,学生从没有深度阅读。

三是忌讳挖浅塘,追求掘深井。挖浅塘就是学得全面肤浅,教师提出许多问题,学生即兴回答,师生互动频繁,最终学生也与深度体验和思考无缘,与生命重构无缘。

掘深井指为学生指出井眼,或引导学生自己找到井眼,然后独立深掘下去,掘出深井,涌出情感和思想的清泉,创造新的经验。

掘深井必须用笔表达出深刻的体验和认知,写成阅读短评。阅读短评是最高的阅读成果,是读文本与读自我的情感和思想结晶,充满阅读智慧。

一篇课文掘一眼深井,写一篇短评足矣。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