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称他为侠客,扎马步写50公分榜书,一手功夫入选13届国展

四海易文字 2024-05-23 06:29:22

十三届国展太原展厅里,有一件作品特别引人注目,正文八字,落款署名三字,两枚印章是全场最少字数作品,字径约为50公分,笔力雄强,线条朴拙,古红的撒金纸,格外显眼。作品陈列在四号展厅一楼显眼的位置,很多书友驻足,被如此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而震撼到,纷纷点赞拍照。

这件作品的作者来自于河南的三门峡,他就是榜书高手———梁智博老师。90后的梁老师,自小就接受其父的指导,梁智博老师父亲在当地小有名气,作为文化站站长经常主持当地文化活动,每逢春节,求写春联的人络绎不绝,梁老师就是在这种熏陶之下爱上了书法。小时候练书始终以兴趣为主,在其父的严格指导下,对笔法字法逐渐有了规范意识,偶有涂抹将会受到其父的指责,意识到书法是文娱趣事也须认真对待,书艺既讲巧思也讲手上功夫。

文化家庭子女多有爱国情怀,俗话说:“没有大家哪有小家”,19岁梁智博老师应征入伍,爱国、爱家、爱文艺加上为人正直豪爽,执行果断,正是这些因素,让他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20几岁便成为了一名党员,那是后话了……

书法艺术首先是继承传统,在继承的同时寻找创作的突破口。清人刘熙载《艺概》有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尚青而厚,清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个人的创作思想,同个人的感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拜师学艺,学书的面貌却各有不同,这些同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法学习讲究先入为主,古人讲本性难移是有道理的,书法训练中,习惯的动作成了肌肉记忆,创作时思维以及手上的惯性有意无意都会显现。惯性的表现与作者地域、家境、学识、文化、修养等息息相关。如细致的剖析,同文房四宝、浓淡枯湿,技巧选择等偏爱有关。正是有了个人的偏爱,才有了主次之分,技巧的选项决定了书写的风格。如练武之人18般武艺通学,拿手的就是一两件。书法的技法千变万化,所有的技巧不可能都用在一件作品里,过度的炫技就变成了“大杂烩”,所以当下提倡“到位”和“味道”,根据个人的自身条件,来追求个性的表达是适合这个时代的。

梁智博老师的书法创作,无疑就是从自身特点来出发的,选择大字榜书创作是他的喜好。十三届国展之前,在网络上经常看到梁智博老师的作品,多是榜书示人。《麻姑山全国颜体书法展》是榜书,之后的第二届隶书展,第五届青年展这种大型的展览都是榜书作品入选。一系列的入展足以证明,他选择的创作方向多次得到评审的认可,艺术修行之路,努力很重要,选择更重要这是真理!

选择了方向,验证之时往往是最痛苦的,如今大小展入选上百次,之前也有屡战屡败经历。除了工作就是临帖、创作、投稿,梁智博老师自我调侃,选择了这座高山,再困难都要爬上去,书法艺术生活化,自己不是在投稿的路上,就是在创作的路上。疯狂投稿,以赛代练,磨合中渐渐成长,投稿过多,好友发信息说他入选,一时记不清楚到底是哪一件中的,正是这种疯狂的积累,解读展赛逐渐有了个人的见解。

十三届国展还是选择榜书创作,把毛毡铺在地上,压好洒金宣,50公分的字径,为了直视是每个笔画的起行收,他扎好马步,写一字退一步,榜书讲究气势,易拙不易巧,这样更具有内涵,魏碑、隶书、行书、楷书的杂揉,摆脱那种故意安排。基调以豪迈肆意,天真浪漫,书写自然,追求视觉的冲击和线质的立体,意在笔先变成了意识笔法的同步,追求灵感的生发,感悟熟变生的表达方式,往往偶有奇想佳作便是这种状态下创作出来的,显然梁智博老师是运用了这一技巧。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