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排队4小时才能吃得上的广州文和友,很可能要撤场了。
红餐网消息,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公布了一则《24小时行人过街天桥、城市公共通廊及外立面改造》批前公示,拟对天河区天河东路75号的24小时行人过街天桥、城市公共通廊及外立面进行改造工程。公示期期限为7月5日—7月14日。
图片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中拟改造的地方地处太古汇·汇坊,也是广州文和友所在之地。根据拟调整方案的效果示意图显示,外立面将显示太古汇简称“TKH”字眼,但并未发现广州文和友标志。因此有不少人揣测,广州文和友或许将撤出太古汇·汇坊。
对于广州文和友是否退出一事,广州太古汇方面并未正面回应。不过其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也在持续审视和研究汇坊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我们正在计划升级汇坊的商业模式,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它能以更具活力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成为广州太古汇商业业态的有效延伸。”
图片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
那么,广州文和友真的要关闭了吗?
根据南都·湾财社7月9日报道,实地走访发现当天广州文和友十分冷清,工作日中午饭点时间,仅有4家门店正常营业,就餐顾客只有两三桌,二楼三楼店铺已经全部关闭。根据楼层信息表,商场内原有商户26家,目前闭店率超过80%,有商户在等待合同到期,称“(现在)只能熬”了。
作为走出长沙大本营的第一站,广州文和友于2020年7月高调面世。公开资料显示,广州文和友复刻了80年代的老广州场景并引入本土老字号,投资成本高达2亿元。开业初期,其单日取号数就超过3000桌,平均排队4小时,一度达到了一号难求、门庭若市的地步。
然而,很快广州文和友就出现水土不服的迹象。有消费者指出食物味道不正宗,价格也偏高,人气急转直下,前往打卡的消费者逐渐减少。
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广州超级文和友不断调整方向,入驻商户频繁变更。
2020年年底,据时代周报报道称,广州超级文和友内的老字号风筒辉、盲公丸等多家“店中店”已经悄然退出; 2022年1月,广州文和友卖起了海鲜,将一楼升级改造为海鲜主题的“华文港”,四五家水产档口占据了中心位置,荔银肠粉、永利饭店等多个商户已经撤出; 2023年2月,一位连锁餐饮老板去“打卡”了广州超级文和友发现,一楼、三楼只有寥寥几座,二楼整层关闭。……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截图
如今,广州文和友仅剩几家门店在经营。在大众点评上,有网友最新评论表示“店里很冷清,“记得两年前还要排队,现在只在一楼吃饭,寥寥几桌”。
回顾水土不服的迹象,同样出现在深圳文和友身上。
回顾广州文和友和深圳文和友发展史不难发现,文和友走出长沙的发展历程,在入驻当地市场时,其都有意“去长沙化”,去迎合当地文化。然而实际成效似乎并不太大。此前,文和友CEO冯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坦言,广深两地的文和友在既有的成功元素和本地文化中间的平衡上做得不够好。
“现在回想来看,就是两头都行,把现有风格做到极致,或者选一种全新的、更贴合当地文化的风格也可以,但是我们广州、深圳犯的问题就是两头不靠岸,并没有把广州、深圳的文化做到极致,同时没有把原有风格发挥到那么好,又加了很多其它元素。”冯彬说道。
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去年3月,文和友创始人文宾在一档访谈节目中也透露,以后的发展中,文和友将更自信地表达长沙文化。
所以,去年12月,红餐网实地走访了深圳文和友,发现深圳文和友很多门店已经“大换血”,原本一些本土美食品牌被长沙当地热门餐饮品牌取代,更引入了长沙网红湘菜笨罗卜,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从更新的装修设计、商家入驻情况来看,深圳文和友正试图变得更有“湘味”。
从深圳文和友的调整来看,也侧面印证了文和友目前更倾向于推出“长沙模型”。对于为何没有在广州推行这一策略,有业内人士推测,或许是因为深圳对于湘菜接纳程度较高,深圳文和友改造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广州美食因具有较强的文化底蕴,本土消费者口味一时间可能也难以被改变。
作者:红餐网麦泳宜;编辑:李唐
排4小时,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