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应试教育是普遍现象吗?

踏浪乘风课程 2024-05-13 05:59:24

高考存在,应试教育就存在,高考的价值观决定着教育投机的方向。

比如,某省教育厅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禁考令”。刚开始几年,虽有个别学校小范围组织考试比较,却不是普遍现象。后来,“调研”政策出台,认真执行“禁考令”的学校在调研中就有些吃不消。转了一圈,统考又被“调研”取代,所谓“禁考令”也就形同虚设。而为了不让高考成绩落后,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也就只有应试教育一条路可以走。至于“素质教育”,有些地方的素质教育只是辛苦家长,帮忙拍拍照,甚至于上阵帮学生完成“作业”,做做样子而已。至于何为素质?我觉得整个教育部门自上而下对这个概念都没有弄清楚,更不用说社会和家长了。

国内教育走进应试教育死胡同,归根结底,对“精英教育”的认知有着诸多的误解!在国内,所谓的精英即是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考试科目同时得高分。而且,在教育的重头戏“高考”这部大戏里也是这么体现的。

然而,何为精英?精英内在的是纯良的品格,这个不是书面上读读背背的品德教育所能传授的,更多的在于教育者、家长乃至全社会的言传身教。外在的表现则多种多样:撇开那些花里胡哨的考试分数不谈,能够练就一身的书画或写作技能,博览古今、腹有诗书,出口成章、笔下锦绣山河是精英;精通韵律,工于音乐创作,给人以美感也是精英;热衷实验,痴迷于现代化电子设备的研究和发明,对社会科技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也是精英;精通于医术研究,博览古今医学典籍,能够把医学发扬光大,治病救人,造恩于社会也是精英;从小钻研手工木工,学习诸多传统工艺制作,能够应用于当代并发扬光大的也是精英;能够在体育竞技中夺取桂冠的也是精英……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精英并不一定门门考试都能得高分,但是却有自己一技之长。

“精英教育”本质上应该发掘各种天赋的孩子,给予最适合其发展的本领去学习。但是,解放后教育明显更迷信西方的教育学科,但又不得其法。进而产生了当代的应试教育——即不管你有什么个性特长,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学好,都要统一的学习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而且以综合分数来给地方教育部门排名、给学校排名、给老师排名、给学生排名。

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再优秀的人才,能禁得起如此不重视实践能力、一味执迷于文本考试的教育折腾?而且,门门都要学,都要求精通的做法,会让人没有一门能够做到真正的精通!

从这个立场来分析,把应试教育称为胡干蛮干的“人才屠宰场”丝毫不为过!只是为了一个学历证明,扼杀了无数方方面面特长少年天才!这也是为什么进去的时候是天真活泼的少年郎,出来的时候却是不少头脑木讷的老学究。

而判断应试教育是否是普遍现象,看看高考是多样化的、不同专业采用不同形式选材,还是千篇一律的以综合分数选材几乎就可以了然于胸了!毕竟,人海攘攘,皆为名来禄往。教育事业虽然充满光辉,终究免不了一个“俗”字羁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