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指的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这是一句广泛流传的谚语,用来形容世事盛衰兴替,感叹世事变化无常。黄河河床较高,泥沙淤积严重,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经常泛滥,所以黄河经常改道,改道后,一个以前在河西岸的村子,变到东岸去了。 所以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而今彭府上,方府上,都一年胜似一年”。
黄河流经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由位于青藏高原的约古宗列盆地发源,最后汇入渤海。黄河的源头隐藏在青海省,一共有三个主要源头,扎曲源头、约古宗列曲源头、卡日曲源头,三个主要源头里每个扮演的作用不同。卡日曲源头主要是流经范围大,只要依赖大小5个泉眼,5个泉眼中的水会聚在一起,形成了这个源头,向下流的过程中,还汇聚了很多小河流,然后流向其他地方。卡日曲源头从来不分旱季与非旱季,水流从来不间断的往外流。扎区源头水流量最小,还有很长时间的旱季。约古宗列曲源头连接着100多个湖泊,湖泊为黄河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同时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深入学习、认识黄河文化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抓住历史性机遇,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