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具体是指什么

2024-02-29 00:00:00

内卷,网络流行语,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于涵宇说,“现在内卷更多地表达一种消耗精力的死循环。其实作为辅导员,我个人也是能理解这种竞争和一定程度上的攀比心理,但是我们现在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希望学生要有意识去思考,不要让自己进入这个陀螺式的死循环中。”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陈阳表示,无论是相对于个体而言,还是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面对“内卷”都是一项挑战。她表示:“学生自己需要想明白‘我希望成为怎样的人’。

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以及学生父母,需要想清楚‘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怎样的人才’ ‘我们希望看到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总的来看,以往学术界对于“内卷”的讨论基本上是在制度、文化层面进行的。从制度变迁角度看,变迁被概括为演化、革命和内卷三种典型形态:演化是指一种连续性的、增进性的、发散性的或沿革式的社会变迁;革命是一种间断性的、突发式的或者说剧烈的社会制度的改变与更替,是从一种社会制度跳跃式地改变为另一种社会制度;而内卷则是一个社会体系或一种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在同一个层面上内卷、内缠、自我维系和自我复制。与演化相比,内卷表现为自我重复而没有增进。如果用登山来比喻,演化就像是走盘山路,螺旋上升,不断缩短与山顶的距离;而内卷则是在山脚下或半山腰不断循环,永远无法登顶。

用升学来解释内卷

首先举个学校里的例子。

比如一个高考600分的人,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应该就此升入大学,去和别的大学生竞争。但他却觉得自己现在的竞争力在大学生里还不够强,于是他决定回到高三复读一年,去和那些学弟学妹们竞争。

于是最终就导致高三应届生的竞争压力更大了。

这就是一种“内卷”。

用升职来解释内卷

再举个工作中的例子。

一个四线城市的资深业务员小刘,经理看他业务能力挺不错的,再继续窝在这里就有些大材小用了,并且给其他同事的压力也很大,于是就问他:“小刘,你愿不愿意升职为隔壁二线城市分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啊?”

可谁知小刘却说:“不用了经理,我觉得二线城市工作压力太大了,我还是更喜欢现在这个工作氛围。”

小刘虽然拒绝了,但以后每次有升职机会了,经理还是会优先考虑他,这直接就导致那些想升职的同事们,凭空就少了一个上升的名额。

这同样也是一种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