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影响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个体因素跟社会因素,其中个体因素又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又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一、个体因素
1.生理因素
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跟年龄的增长是息息相关的,没有生理的发展,自我意识也不会产生。自我意识的形成有三个阶段,最初的的物——我感觉分化。就好比刚出生的婴儿并不知道自己的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把自己的感觉跟其他物体动作对象区别开来。开始感觉到他所做的事情中自己是活动的主体,标志着幼儿出现了最初的主体意识。人——我知觉分化是其中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人开始有了区分自己与其他人的意识,这一阶段也被称作自我知觉。第三个阶段是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在这个阶段,人开始把自己跟表示自己的词联系起来,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感觉有了意识。在这一阶段。人开始从客体的人开始向主体的人开始转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产生对自我评价的情感。
2.心理因素
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它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一种心理加工过程。在这一阶段,个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的修养,都会对自我意识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自我过程的一部分,它本身的发展变化也就影响了自我意识的变化。自我评价发生变化,就会引起一定的心理行为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又会让自我意识产生相对应的变化。
二、社会因素
1.家庭环境
个人最早的环境就是家庭,所以家庭对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一个家庭的环境是指家里面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世界。家庭氛围和睦会对个体的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相反,家庭离异则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父母的兴趣爱好,文化素养也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父母用关心,激励,包容,高期望的态度来教育引导孩子,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很高。
2.学校环境
学校是个体另外一个主要生活的环境,在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学校里面的老师以及同学都会对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往往根据同伴的看法和反应,重新评价自己定义自己。学校就是一个参照群体,学生往往会参照群体的价值取向引导自己,最终形成独特的自我意识。
3.社会环境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对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形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同一个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们,可能会形成共同的自我意识成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们,他们的自我意识形态可能就不太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