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大豆叫菽。篆文写作“尗”,意思是像豆类生长的样子,后写作“菽”,成了形声字。大豆蛋白质含量为35%~40%,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
菽古籍解释——康熙字典相关
《唐韵》《韵会》?式竹切,音叔。《物理论》众豆之总名。《诗幽风》禾麻菽麦。《春秋定元年》陨霜杀菽。《注》大豆之苗。《礼·檀弓》王注熬豆而食曰啜菽。
又《唐韵古音》式沼反。《诗幽风》烹葵及菽。叶下枣韵。
又《篇海》子了切。《集韵》通萩。详萩字注。《诗疏》亦作叔。《广韵》同尗。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粗壮,直立,或上部近缠绕状,上部多少具棱,密被褐色长硬毛。叶通常具3小叶;托叶宽卵形,渐尖,长3-7毫米,具脉纹,被黄色柔毛;叶柄长2-20厘米,幼嫩时散生疏柔毛或具棱并被长硬毛;小叶纸质,宽卵形,近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生一枚较大,长5-12厘米,宽2.5-8厘米,先端渐尖或近圆形,稀有钝形,具小尖凸,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通常两面散生糙毛或下面无毛;侧脉每边5条;小托叶披针形,长1-2毫米;小叶柄长1.5-4毫米,被黄褐色长硬毛。
地理分布
大豆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黑龙江大豆最为著名,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
生长习性
大豆性喜暖,种子在10-12℃开始发芽,以15-20℃最适,生长适温20-25℃,开花结荚期适温20-28℃,低温下结荚延迟,低于14℃不能开花,温度过高植株则提前结束生长。种子发芽要求较多水份,开花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否则花蕾脱落率增加。大豆在开花前吸肥量不到总量的15%,而开花结荚期占总吸肥量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