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议辞典修订版是什么

2024-09-02 07:08:50

奏议的辞典修订版是:古代臣子因事向君王陈奏,并条列其是非,称为「奏议」。唐.韩愈〈唐故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在礼部奏议详雅,省中伏其能。」古代臣子向君王进奏的章疏。《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也称为「奏章」、「奏疏」。

奏议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奏议详细内容】

奏议zòuyì(1)臣子向帝王上书陈述事情,议论是非英memorializetheemperor(2)奏章英memorialtothethrone奏议[zòuyì]⒈臣子向帝王上书陈述事情,议论是非。英memorializetheemperor;⒉奏章。英memorialtothethrone;

二、基础解释

(动)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议论是非。②(名)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

三、网络解释

奏议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条议是非的文字的统称。包括《文心雕龙》中的“章表”、“奏启”、“议对”这三类。据刘勰的说法,“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可见在较古的时候,章、表、奏、议四者还是有区别的,后来这种区别就逐渐消失了。章体文字久已失传,表体文字大量可见,其内容比较广泛。奏启即奏,奏是进的意思,臣下言事称奏事。《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奏事的文章战国时称上书,如李斯《上秦始皇书》。汉朝称上书或上疏、奏书。疏的本义是条陈,即逐条陈说。如司马相如《上疏谏猎》、枚乘《奏书谏吴王濞》。议对即议政、对策的文章。对策,简称策。《文心雕龙·议对》篇说:“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应举时由皇帝出题目,题目写在简上,故叫策问;应举者按题陈述自己的意见,故叫对策。汉代晁错、董仲舒等都以对策著名。此外还有封事,也称封章,这是一种秘密的奏议,进奏时加以密封,以防泄漏。书说(shuì)包括书和说。书指一般的书信,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说一般是指游士的游说之辞。如苏代《说齐不为帝》,范雎《说秦昭王》。明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其(袁可立)奏议剀切有当,帝心似陆,宣公至若决策,击贼蹙之远徙,则裴晋公淮蔡之断也!”

四、综合释义

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条议其是非,谓之奏议。《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有司奏议曰:‘追跡先代,无郊其五运之祖者。’”唐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王仲舒﹞在礼部奏议详雅,省中伏其能。”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废枢密院》:“先是桑维翰免枢机之务,以刘处让代之,奏议多不称旨。”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誄尚实,诗赋欲丽。”宋文莹《<玉壶清话>序》:“文莹收古今文章著述最多……其间神道碑、墓誌、行状、实録及奏议、碑表、野编、小説之类,倾十纪之文字,聚众学之醇郁。”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序目》:“奏议类者,盖唐虞三代圣贤陈説其君之辞……汉以来有表、奏、疏、议、上书、封事之异名,其实一类。”

五、关于奏议的造句

1、贵州历代撰作的史学著述,广涉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记稗史、政书奏议、家传谱牒等各种体裁。

2、古今崇论闳议,如煌煌经史,列朝名人奏议及近人经世文编,皆高文典册,治国良谟,奚俊鄙人饶舌。

3、奏议是我国古代大臣向皇帝上奏文书的统称,因其文体特点,成为古代社会最为常见的应用文体之一。

4、奏议是我国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

5、奏议是我国古代用来向帝王上书言事、发表意见的上行文。

6、中国古代奏议行文,通常会选取势、理、情三个角度来进行,表现出尚势、论理、叙情的风格差异。

六、关于奏议的诗词

>  >  >  >  >  >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奏议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