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河流,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事实上有学者有不同的见解,认为这里的孤烟不应该是指烽烟,而是一种平安烟(莫砺锋教授就这样认为的),有的甚至认为这是一种特有的龙卷风(康震老师就是这么认为的),还有的认为可能是地广人稀的大漠中的一缕炊烟,并引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来为证,这是他的诗句。当然,对于古诗确实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但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理解都需要通过对诗的细读、揣摩,进而得到对诗的感悟。
实际上不仅是这一联写出了塞上独有的风致和诗人特有情感,你比如说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这个“属国”到底是大唐所属的各小国,还是典属国,秦汉有个负责外交的官员,管理这些属下小国的,那就叫典属国,这个向来也争议不已。但其实啊,你真的去写诗你就知道,王维一定是两个意思都包含在里头,为什么呢?因为诗人写诗用最简单的语言,如果能够一语双关,多重意思在里头,那么写诗的人就会非常得意,因为用最少的语言去表达多层的意思,这是一种对语言的高度掌握。所以像单车、像属国、像征蓬、像归雁,这些词同样都蕴含着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