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瓢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型之一。后经多人改良,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等,但最终万海归宗,同出一源。石瓢壶是将“三角形”最成功融入紫砂壶的典范。壶身,上小下大,重心下垂;壶嘴挺直,短而有力;壶把上段上翘,转折凌厉,这些都是三角形,所以石瓢壶很“稳”。
石瓢壶的起源
关于石瓢壶的起源,有人说是陈曼生在溧阳任知县时,有一次遇到一个乞丐拿着石器行乞于街角,曼生见那石器造型独特、外观古朴,便将其买下,并将形状加以多次修改,最后做成石瓢壶,并题之“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流传至今。
也有人说“石瓢”早称为“石铫”,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味道好,于是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又有“梁”的“铫”来煮茶,正是早期的“石铫”壶。到了顾景舟时期,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从此”石铫”均称为石瓢壶。
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曼生石铫”与“子沾石铫”相比,虽同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后者则刚烈而古拙,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无论是何种由来,石瓢壶就这样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的特色流传至今,且长盛不衰。
一把好的壶款是千百年来众人智慧的结晶,是美的集中体现。石瓢壶像音乐家创作出来的一首成功的曲子,美妙动人,后来的演奏家在演奏时,都能发挥自身的理解和才能,不断创作演奏出各有风格的新曲,从而名曲长演长新、长演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