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
清末,余杭士子杨乃武应乡试中举,摆宴庆贺。房客葛小大妻毕秀姑颇有姿色,人称"小白菜"。她本是葛家童养媳,曾在杨家帮佣,与杨乃武早有情愫,碍于礼义名份,难成眷属,只得各自婚娶。余杭知县刘锡彤曾为滥收钱粮敛赃贪墨,被杨乃武联络士子上书举发,断了财路,心怀怨隙。他儿子刘子和用迷药奸污了毕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
经历了三年多的牢狱之灾以及各级官吏的残忍折磨,杨乃武虽死里逃生,家人团聚,但受此打击,人虽未亡而家已破,痛定思痛,实在是悲多欢少啊。杨乃武就是这样安静地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直到1914年去世,终年74岁。
小白菜出狱后,回到余杭,万念俱灰,在南门外石门塘准提庵出家为尼,法名慧定。庵里没有香火,以养猪、养鸡为生。从此就在青灯古佛旁、晨钟暮鼓中了却残生,于1930年去世。
杨白劳
在影片《白毛女》中,白毛女之父。《白毛女》讲述佃户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恶霸地主黄世仁想霸占喜儿,在除夕之夜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喝盐卤自杀。喜儿被抢进黄家,遭黄世仁奸污。喜儿与同村青年农民大春相爱,大春救喜儿未成,投奔红军。喜儿逃入深山,过着非人的生活,头发全白。两年后,大春随部队回乡,找到喜儿,伸冤报仇。两人结婚,过着翻身幸福的生活。
白毛女的创作
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舞台剧或者小说,白毛女的故事都起源于民间传说故事中主人公“喜儿”。
白毛女这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主人公杨喜儿在旧社会的背景下,受地主阶级迫害,最终导致大好的青春少女白了头。
1940年,《白毛仙姑》的故事初次登上抗日根据地的《晋察冀日报》,当时就在抗日根据地引起不小反响,两年后,鲁迅艺术毕业生林漫将白毛女的传说整理,写成了名义上可以称作初稿的《白毛女人》的短片小说。
故事的精彩之处自不必说,但重要的是其中传达出来的劳动人民被地主阶级压迫的思想主题
1944年,西北延安服务团回到延安,团里的绍子南提起了这个故事,适逢鲁迅艺术学院的周扬得知此事,大为震动,觉得可以将其改变成歌剧,但在之后的创作中,绍子南与其他创作者产生创作上的冲突。
于是,创作者转为贺敬之,丁毅等人,创作年代则是1945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末期,由于作品将浪漫主义和共产党的阶级斗争良好的结合在一起,所以新中国成立后,这部作品在大众中广为流传。
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将“白毛女”的悲惨结局改为更加温和的结局,并将此搬上大银幕,让老百姓能感受这部文学作品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