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究泄露身份和冒用身份的法律责任及处罚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了相关行为的罚款和拘留,同时对国家机关和单位工作人员泄露居民身份证信息的犯罪行为也有明确的刑事追责和罚款措施,同时还要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分析
可以走法律程序追究泄露您身份的相关机构以及冒用您身份的人的法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最新修正本)
第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
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单位有前款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前两款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拓展延伸
应对身份证信息泄露的紧急措施
当发现身份证信息泄露时,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以保护个人隐私和防止进一步的损失。首先,尽快联系相关机构,如银行、信用卡公司和警方,报告身份信息泄露的情况。其次,请求冻结银行账户和信用卡,以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您的身份信息进行欺诈活动。同时,修改所有在线账户的密码,并启用双重身份验证功能,增强账户安全性。另外,监测个人信用报告,及时发现异常活动。最重要的是,保持警惕,避免轻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或电子邮件,以免成为钓鱼诈骗的目标。及时采取这些紧急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身份证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
结语
保护个人隐私,维护身份安全是每个人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都将受到法律制裁。对于泄露居民身份证信息的机构和冒用他人身份的人,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追究其责任。当发现身份证信息泄露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报告相关机构、冻结账户、修改密码等,以保护个人隐私和防止进一步损失。保持警惕、及时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减少身份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九条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单位有前款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有前两款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
(二)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