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未遂的定义及含义

2024-08-31 14:28:18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未遂犯分为实行终了的和未实行终了的两种类型,以及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对于未遂犯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法律分析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行为未得逞的状态。

犯罪未遂包括两种类型:

第一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将犯罪的实行行为实施完毕,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没有得逞。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的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客观因素的介入,导致行为人不敢或不能把行为实行终了,以致犯罪没有得逞。

第二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能犯未遂是指根据犯罪时的主客观情况,犯罪行为本来有可能得逞,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因素的介入使犯罪没有得逞。不能犯未遂,是指由于行为人主观认识上的原因或行为手段或行为对象等原因,犯罪不具备得逞的客观可能性。

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拓展延伸

犯罪未遂的法律后果和刑事责任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但已经开始实施并具备了犯罪的要件。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未遂同样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未遂的法律后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刑事责任和刑罚减轻。对于犯罪未遂者,虽然未能完成犯罪行为,但其已经具备了犯罪的主观故意和实施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同时,根据刑法规定,对于犯罪未遂者,法院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具体根据犯罪未遂的情节、后果以及犯罪人的悔罪表现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因此,犯罪未遂的法律后果既包括刑事责任的承担,也可能会面临刑罚的减轻。

结语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未能达到预期结果,但已开始实施且具备犯罪要件。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未遂同样受到法律制裁。未遂犯须承担刑事责任,但法院可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未遂的法律后果涵盖刑事责任和刑罚减轻,具体视情节、后果和悔罪表现等因素综合考虑。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侦查第九节辨认第二百六十二条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侦查第十节技术侦查第二百六十五条需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应当制作呈请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报告书,报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决定书。

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决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交公安机关执行的,由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交负责技术侦查的部门执行,并将执行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等部门。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侦查第九节辨认第二百六十条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在辨认前向辨认人展示辨认对象及其影像资料,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

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五件;对物品的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个物品的照片。

对场所、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限制。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侦查第九节辨认第二百六十一条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并应当为其保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