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缓刑期满后原判刑罚不再执行,但是在个人信息中依然会留下刑事处罚记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案底,将会对以后生活当中产生不利影响,在很多公司、企业录用时候也会考虑相关因素。对于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在宣告缓刑时,应同时宣告缓刑的考验期。根据我国刑法第73条的规定,拘役的缓刑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前,即使对犯罪人已先行羁押,羁押的期间也不计算在缓刑考验期限的时间之内,更不能将先行羁押的期间折抵缓刑考验的时间。
法律依据:《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章录用第二十四条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除公务员录用考察规定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报考人民警察:(一)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或正在被政法机关侦查、控制的;(三)曾被辞退或开除公职的;(四)直系血亲和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血亲中有被判处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五)直系血亲和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血亲在境内外从事颠覆我国政权活动的;(六)其他不适合担任人民警察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