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工作中对公司造成的损失赔偿金额及标准?

2024-08-31 11:18:55

劳动者工作中过错的认定问题及用人单位损失的范围确定与赔偿方法,包括用人单位应证明劳动者违规行为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劳动者承担全额或部分赔偿责任,赔偿金额不得超过工资的20%,可通过协商或仲裁诉讼解决。

法律分析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1、对于劳动者工作中过错的认定问题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应当从如下几个条件考虑:1、用人单位存在损失;

2、劳动者存在违反规章制度、操作流程或应当遵守的劳动纪律、职业规范等职务侵权行为;

3、损害与劳动者的违规行为是否有因果关系;

4、劳动者是否有主观过错。对此,用人单位应当举证证明,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但是由于劳动关系具有人身依附性,企业作为劳动成果的主要享受者,也应当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一般情况下,劳动者的故意或重大过失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劳动者才负赔偿责任。

2、用人单位损失的范围确定与赔偿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一般而言,劳动者赔偿用人单位经济损失应以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限。

从劳动者角度来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劳动者的过错程度及原因大小有关,为此劳动者需承担与之相应的全额或者部分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规定的赔偿办法,原则上不能突破《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

至于赔偿方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采取协商的方式进行。如在职的可以约定,是一次性的赔偿还是逐月按工资比例赔偿。对于离职劳动者用人单位也可以要求一次性赔偿或通过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结语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经济损失赔偿问题需要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进行判断。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过错程度及原因大小会影响赔偿责任的承担程度。对于赔偿方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解决,无法突破相关规定。无论在职还是离职,双方可以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途径解决赔偿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修正):第五章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第四十八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鼓励企业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6修正):第一章总则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劳动保护,保障煤矿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国家对煤矿井下作业的职工采取特殊保护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对依法履行职责的工会工作人员无正当理由调动工作岗位,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工作;造成损失的,给予赔偿。

对依法履行职责的工会工作人员进行侮辱、诽谤或者进行人身伤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