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生效后双方未履行责任,可协商解除合同。合同条款决定生效时间,无约定则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先履行方有抗辩权,无免责事由构成违约。约定终止时间可自然终止,但不影响追究违约责任。双方未履行可能导致违约,按条款确定责任。
法律分析
合同生效后双方都未实际履行法律效力还是有的,如果双方都没有履行好自己相应的职责,可以协商解除这个合同。
同时,要看具体合同条款来进行判断,如果合同中未约定生效时间,一般是签订之日起生效。
如果合同中一方有先履行的义务,后履行的一方有先履行抗辩权,先履行的一方如果无法证明其不履行有免责事由,会构成违约。
如果合同中有约定合同的终止时间,一旦合同到达终止时间,可以自然终止,但一般不会影响违约责任的追究。
如果是同时履行,双方都没有履行,可能导致双方违约,按照违约条款确认各自的违约责任。
拓展延伸
合同生效后双方未履行的法律后果及救济措施
合同生效后,若双方未履行其义务,将面临一系列法律后果。根据合同法规定,违约方可能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此外,守约方可以采取救济措施来维护自身权益,如要求履行合同、解除合同、要求赔偿等。救济方式将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通过诉讼或仲裁来解决争议。在追求法律救济时,双方应准备充分的证据,如合同文件、通信记录等,以支持其主张。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后果和救济措施的具体适用会受到国家法律体系和合同条款的影响,建议在面临类似情况时咨询专业律师。
结语
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生效后双方都未履行义务将面临法律后果。违约方可能需承担违约责任,守约方可采取救济措施来维护权益。救济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要求履行、解除合同、赔偿等。准备充分证据支持主张,如合同文件、通信记录。需注意法律和合同条款对后果和救济的影响,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一百一十九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