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约金或罚息,以及贷款人限期收回贷款并停止发放新贷款。根据《借款合同条例》,借款方未按合同规定用途使用借款,贷款方有权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并按银行规定的利率加收罚息。若贷款方未按期提供贷款,应支付违约金,计算方式与罚息相同。
法律分析
借款合同违约责任包括如下:
1、支付违约金或者支付罚息。
支付违约金,是当事人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借款合同约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借款合同规定的义务时,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这是对违约人的违约行为的经济制裁,带有惩罚性。
2、贷款人限期收回贷款,并在一定时期内停止发放新贷款。
贷款人为了执行国家赋予的信贷监督职能,对借款人违约必须采取信贷制裁措施,贷款人有权限期收回贷款,并在一定时期内停止发放新贷款。这也是违约人承担违约责任的一种形式。
《借款合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借款方不按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贷款方有权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对违约使用的部分,按银行规定的利率加收罚息。情节严重的,在一定时期内,银行可停止发放新贷款。
《借款合同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因贷款方责任,未按期提供贷款,应按违约数额和延期天数,付给借款方违约金。违约金数额的计算与本条例第十六条罚息的计算相同。
拓展延伸
借款合同违约责任的种类及法律后果
借款合同违约责任的种类及法律后果是指当借款合同的一方未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违反合同条款时所面临的法律责任和后果。根据具体情况,借款合同违约责任可分为民事责任和经济责任两种类型。民事责任包括违约金、赔偿损失、履行义务等,而经济责任则涉及利息、逾期费用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借款合同违约可能导致法院判决追偿借款、解除合同、扣押财产等法律后果。此外,违约方还可能面临声誉损失、信用记录受损等非法律后果。因此,借款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违约责任的种类及后果,以便在发生违约情况时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结语
借款合同违约责任的种类及法律后果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违约方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或罚息,并可能面临法院追偿借款、解除合同等法律后果。此外,违约方还可能承担声誉损失、信用记录受损等非法律后果。因此,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双方应明确约定违约责任的种类及后果,以维护各自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七条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如果前期利率没有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应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
按前款计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超过以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