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儿酒真的没有。此类野酿,实属机缘巧合,真正的猴儿酒价值千金不换。猴儿酒,据传是山中诸猴采百果于一洞(一般为树洞),始为贮藏越冬粮食,但若当季不缺越冬粮食,猴儿们便会忘记曾储藏过一洞百果,然后这一洞百果便逐渐发酵,而后酿成一洞百果酒。
山林中猿猴会酿酒,古人笔记杂著里多有记述。明代文人周旦光的《蓬拢夜话》、李日华的《紫桃轩杂缀》都提到黄山猿猴造酒的故事。
有关记载
李日华写道: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无独有偶,清代文人李调元在《粤东笔记》、陆祚蕃在《粤西偶记》中都记叙过两广猿猴造酒的故事。
李调元写道:琼州(今海南岛)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穴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
陆柞蕃写道: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百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昔年,《安徽日报》曾刊登老画家程啸天先生在黄山险峰深谷觅得“猴儿酒”的事情。这些不同时代人的记载,都证明在猴子的聚居处,常常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由此也可推论酒的起源,当由果发酵开始,因为他比粮谷发酵容易得多。
酒
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份,除此之外,还有水和众多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分为酸、酯、醛、醇等类型。决定酒的质量的成份往往含量很低,但种类却十分多。这些成份含量的配比十分重要。饮料酒中都内含酒精,酒精的学名是乙醇,分子式:CH3─CH2─OH,分子量为46。糖转化成乙醇的化学反应式:C6H12O6→2CH3CH2OH+2CO2。
猿猴造酒,顾名思义,也就是说当人类还未进化完成的猿人时代,已经有“酒”的概念出现了,有关这种“猿猴造酒”的说法听起来似乎荒唐可笑,其实这是有些科学根据的。人类的发明创造,往往是大自然后发的结果,酿酒之本,亦可有同观。含糖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品。成熟的野果坠地后,受果皮或空气中酵母菌的作用可发酵成酒,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日常生活中,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酒味儿。正因为如此,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石洼中就会有类似“果酒“的液体析出,这就成为猿猴造出的“猿酒”。在习以为常中,猿猴“造”出酒来,也就成为可能。因此,猿猴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是合乎逻辑与情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