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餐饮大数据研究评估机构NCBD正式发布了“2022中国餐饮金美食奖”榜单,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该系列榜单包括20个餐饮品牌、2个餐饮人物和1个熟食企业榜单,共有210个品牌和20名个人上榜。
品牌榜单按欢迎指数排序,欢迎指数由NCBD根据消费者满意度、媒体影响力、网络情绪、品牌差评率、企业实力、行业分析师评价得出,满分100分。
其中,最受欢迎的十大茶叶品牌分别是:喜茶、乃雪茶、蜜雪冰城、顾铭茶、现代中国茶铺、亦舒点草、茶白道、可可唐珂、一点、小费点草。
1喜茶依旧第一,茶颜掉至第五
喜茶连续三年位列金饕餮奖茶叶品牌排行榜第一也就不足为奇了。与前两年不同的是,之前排名第二的现代中国茶铺这次直接滑落到了第五名,排在古茶之后。
查岩“跳水”排名的直接原因是去年底她内部爆发的“劳资冲突”,引起了很多人的侧目,很多人“脱粉”。虽然以后查岩的言行一切如常,并且在重庆和南京开店后,她接触到了更多的消费者;但是,裂缝已经出现了,至少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抹平,虽然有时间也不一定能完全抹平。
但是,有人排名下降,就有人排名上升。与去年相比,奈雪的茶、蜜雪冰城、古茶都上升了一位。今年的名单上出现了一张新面孔——悸动的草。
成立于2007年,充满活力的仙草深耕仙草饮品15年。它是第一个包装仙草杯的茶叶品牌,它已经成为仙草饮料领域的“两大英雄”之一。它以国风茶为主,将新国风仙文化融入门店和包装。目前在国内外拥有2500多家门店。
2茶饮内卷严重,品牌各寻出路
今年年初,喜茶、乃雪等高端茶品牌主动选择“告别30元”,让茶行业的内卷化似乎更加严重。但另一方面,这难道不是他们处理内卷的一种方式吗?
关于茶品牌“反内卷化”的方式,餐饮书分析师认为主要可以分为四类:
(1)市场拓展。还包括价格带拓展(如爱茶、抗雪降价)和区域拓展。后一方面的最新例子是现代中国茶叶店在南京的存在。虽然因涉嫌雇人排队而饱受诟病,但这无疑是品牌自身开拓市场、覆盖更多消费者的重要举措。此外,拥有2万多家门店的蜜雪冰城在今年6月底宣布正式开放乡镇市场,撬动烧草、挞柠檬等品牌在海外开店。事实也是如此。
(2)业务拓展。典型的有两种:一是对外投资。例如,喜茶和米雪冰城投资了几个品牌,其中喜茶在最近四个月投资了五个品牌,包括咖啡、茶和酒。第二,孵化子品牌。摩登中国奶茶店新推出的“鸳鸯咖啡”就是一个新鲜出炉的案例,在这方面自然少不了蜜雪冰城的“幸运咖啡”。
(3)场景拓展。8月初,喜茶宣布推出婚宴团餐业务,新人举办婚宴购买喜茶可享受优惠。相比喜茶的“疑似布局婚庆业务”,显然喜茶在消费场景拓展上的脑洞是大开的。不过,可以说今天开这个脑洞的时机已经成熟,因为奶茶已经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茶品牌完全可以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自然也完全可以在宴会上取代可乐和橙汁。
(4)产品开发。一种是推广新品,比如最近推出的菠萝系列和网络名人的新产品“薄荷巧克力奶昔”,比较成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曝光率和开箱效果。另一个是做“整合”,不管主要产品是杨志甘露还是五谷茶。“升级”后,一切都变了,产品SKU丰富了很多,然后整个品牌成为众多茶叶品牌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用一个或者几个产品切入市场,站稳脚跟,然后通过品牌本身来开疆拓土是没有问题的。但副作用是,一些特色鲜明的茶叶品牌变得越来越模糊,以至于人们很难说出它们的特色是什么。
很多品牌都使用了上述反内卷手段,比如一些头部品牌,再次证明了茶叶内卷的严重性和竞争的激烈性,也证明了茶叶市场还是很火爆的。
3茶饮依旧火热,融资热度不减
从数据上看,要得出“茶热”的结论其实很难。据NCBD《2022年中国餐饮业全景发展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连锁茶品牌数量同比下降15%左右。
而且相比2019年前后,现在的茶行业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火,加上大环境的影响,茶似乎在走下坡路。
但如果我们愿意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茶行业其实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从野蛮生长阶段到精细化运营阶段。在这个新阶段,我们更加注重企业的整体硬实力,茶叶回归管理本质。(参见NCBD《2021-2022年中国新茶发展研究报告》)
在这个新阶段,茶还是吸引了很多创业者,吸引了很多资本的关注。
据NCBD统计,截至8月26日,今年以来茶叶领域已有22笔融资,其中金额最大的是1月份来自舒叶典草的6亿元融资。此外,还有7笔战略融资和11笔天使轮融资。
如果把时间轴稍微拉长一点,不难发现,茶行业受到资本青睐的不仅仅是今年,而是好几年。上述NCBD全景报告显示,从2019年至今,无论是融资金额还是融资金额,茶都是整个餐饮行业最吸引人的品类之一。
在茶和资本的双向狂奔中,不得不提的是,短期内茶企上市热情消退了不少,但业内普遍认为,未来几年将有不少茶企走向资本市场。
4结语
包括茶,今年整个餐饮行业都不是很景气。有些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平躺,即使有些人还在进攻,他们也更加谨慎和保守:整个行业呈现“防守”态势。
但是,这种“防御”并不是“坚守”不动。那些有想法有抱负的企业,都在抓紧时间练好内功,期待会后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