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俗称为水母、石镜、蜡、樗、蒲鱼、水母鲜和海等。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海蜇属的统称,腔肠动物,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
夏秋季节海蜇池塘管理要点
一、防缺氧
1、海蜇圈到了养殖中后期,池塘养殖的海蜇及套养的缢蛏等规格逐渐增大,耗氧量增加。
2、养殖过程中大量肥水、过量投喂,池塘底部有机质积累过多,易造成氨氮、硫化物超标,导致底热、发酵,加重耗氧。
3、进入秋季,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易造成池塘溶解氧上下分层,上层溶解氧高,下层溶解氧不足,氧债积累。遇到“南撞北”天气(白天刮南风,夜间刮北风),短时间内池水强烈对流,池底大量有机质上翻,加快池塘溶解氧消耗,易造成急性缺氧,存在浮头、翻塘风险。
养殖后期管理好池塘溶氧非常关键,可以说充足溶氧是成功养殖的基础。肥水、喂料采取少量多次原则,并且经常查看料台,避免投喂过多,污染池底。同时定期或实时监测池塘溶解氧,增加增氧机,打破水体分层现象。对于有缺氧症状的池塘,果断采取措施增氧,包括多开增氧机、加大换水量、必要时药物辅助增氧,多管齐下,保证溶解氧供应。
二、防水变
养殖后期会出现水质混浊、发黄、发暗、发绿、发红等现象,其中水质发红最常见,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投喂过量或加入了水质差的海水,导致甲藻、骨条藻等赤潮藻类繁殖过盛,引起水质发红。甲藻属于鞭毛藻类,一般具有藻毒素,且夜间耗氧大,易导致水产动物缺氧中毒;骨条藻易造成水质发黏,阻碍空气和水体进行气体交换,高温天气易诱发气泡病,二者都易给海蜇养殖带来危害。
2、缺氧倒藻(水体当中藻类突然大量死亡)导致的水体变红,这种发红不是藻类色素产生的颜色,而是池底溶氧不足,耗氧物质未得到充分氧化上翻产生的发红,这种情况一般伴随水产养殖动物的缺氧症状。
海蜇养殖后期,稳定是第一位的,任何一次水变,都可能对养殖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在日常管理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谨小慎微,安全平稳的度过高温期才是养殖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