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罪判刑标准:逃税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逃税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判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逃税数额及比例的确定和逃税与漏税的区分是认定逃税罪的条件。漏税是无意识的漏缴或少缴税款行为,逃税是采取欺骗、隐瞒手段逃避缴纳税款。《刑法》第201条规定了逃税罪的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一、认定成立逃税罪如何判刑
1、判刑标准为:逃税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逃税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二、逃税罪的认定条件是什么及其如何处罚
(1)合理确定逃税数额及其比例。逃税数额,是指在确定的纳税期间,不缴或者少缴各税种税款的总额。逃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是指一个纳税年度中的各税种逃税总额与该纳税年度应纳税总额的比例。
(2)正确区分逃税与漏税。漏税,是指纳税单位或者个人属于无意识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如由于不了解、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因工作粗心大意,错用税率、漏报应税项目,不计应税数量、销售金额和经营利润等。
结语
逃税罪的刑罚应根据逃税数额和占应纳税额的比例来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逃税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逃税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认定逃税罪时,需要正确区分逃税与漏税行为,漏税是无意识的缴税错误,逃税则是故意逃避缴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二节走私罪第一百五十四条下列走私行为,根据本节规定构成犯罪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一)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批准进口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原材料、零件、制成品、设备等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的;
(二)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在境内销售牟利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附件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下列补充规定和决定予以保留,其中,有关行政处罚和行政措施的规定继续有效;有关刑事责任的规定已纳入本法,自本法施行之日起,适用本法规定:
1.关于禁毒的决定
2.关于惩治走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分子的决定
3.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
4.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
5.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
6.关于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补充规定
7.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
8.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2021修正):第八章法律责任第八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走私行为论处,依照本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处罚:
(一)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货物、物品的;
(二)在内海、领海、界河、界湖,船舶及所载人员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的货物、物品,或者运输、收购、贩卖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没有合法证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