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拒绝征召罪的构成要素及刑法裁量规定。预备役人员在战时拒绝征召或逃避军事训练,情节严重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六条,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对于既遂犯,根据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幅度处罚。刑法中也规定了战时拒绝军事训练罪的立案规定。
法律分析
1、战时拒绝征召罪的构成四要素:
(1)本罪的主体只能是预备役人员,非预备役人员不构成本罪。
(2)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
(3)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拒绝、逃避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行为。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六条,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公民战时拒绝、逃避服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战时拒绝军事训练罪既遂的刑法裁量规定有哪些
对行为符合犯罪既遂特征的既遂犯,我国刑法要求根据其所犯的罪,在考虑刑法总则一般量刑原则的指导和约束的基础上,直接按照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幅度处罚。犯战时拒绝军事训练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刑法中关于战时拒绝军事训练罪的立案规定有哪些
拓展延伸
战时拒绝征召罪的法律要素及其影响
战时拒绝征召罪的法律要素包括:1)战时状态:指国家正式宣布进入战争状态或类似紧急情况;2)拒绝征召:指明知征召令存在且有法律效力的情况下,有意拒绝参军;3)有罪意:指拒绝征召行为是有意的,不是出于误解或其他合理理由;4)构成犯罪:指上述三个要素同时存在时,构成战时拒绝征召罪。此类罪行的影响是严重的,可能导致法律制裁,如刑罚或罚款,并可能影响个人的社会声誉和未来就业机会。因此,对于涉及战时拒绝征召罪的个人来说,了解这些法律要素至关重要,以避免违法行为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结语
战时拒绝征召罪是指预备役人员在战时故意拒绝、逃避征召或拒绝、逃避军事训练的行为,情节严重者将受到法律制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六条,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征召或军事训练,情节严重者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对于战时拒绝军事训练罪既遂的刑法裁量,根据具体犯罪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幅度进行处罚。在立案方面,战时拒绝征召罪的要素包括战时状态、明知征召令存在且有法律效力的拒绝征召行为、有罪意,只有同时满足这些要素才构成该罪。了解这些法律要素对于避免违法行为和承担后果至关重要,因为此类罪行可能导致刑罚、罚款以及对个人社会声誉和未来就业机会的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2020修订):第十章军人的义务和权益第六十三条国家和社会优待军人。
国家建立与军事职业相适应、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军人待遇保障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2021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二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2021修正):第十章法律责任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