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被征收后,保留一部分土地的农民仍算农村户口,没有保留土地的农民转为非农。户口登记工作由公安机关负责,依据《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规定,迁出户口需申报迁出登记并注销户口。农民迁往城市需提供录用证明、录取证明或城市户口登记机关准证,迁往边防地区需经公安机关批准。
法律分析
征收农村土地后,为农民保留一部分土地的属于农村户口,失地后没有为农民保留一部分土地的属于整体转非农,不算农村户口。户口登记工作,由各级公安机关主管负责。农村土地被征了还算农村户口吗的法律依据
《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
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
拓展延伸
农村土地征用对农村户口的合法性和权益保障问题
农村土地征用对农村户口的合法性和权益保障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议题。农村土地征用是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但同时也涉及到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在征用后,农村户口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农村户口是农民的身份证明和享受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凭证。因此,农村土地征用后,农村户口是否依然有效,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对此进行了规定,一方面要求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需要平衡土地征用的合法性和公共利益。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土地征用的监管,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建立健全的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必要的保障,以确保农村户口的有效性和农民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结语
农村土地征用对农村户口的合法性和权益保障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根据《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公民迁出户口管辖区需要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并持有相应的迁移证件。农村土地征用后,农民失去一部分土地的属于整体转非农,不再算农村户口。政府应加强对土地征用的监管,确保农民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建立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必要的保障,以确保农村户口的有效性和农民权益的充分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章宅基地使用权第三百六十四条宅基地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的,宅基地使用权消灭。对失去宅基地的村民,应当依法重新分配宅基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六条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四条户口登记机关应当设立户口登记簿。
城市、水上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应当每户发给一本户口簿。
农村以合作社为单位发给户口簿;合作社以外的户口不发给户口簿。
户口登记簿和户口簿登记的事项,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