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案件中,双方和解后仍被判刑,受害人无权撤诉。以下情形可不追究刑事责任:1.情节轻微、危害小,不构成犯罪;2.犯罪已超过追诉时效;3.特赦免除刑罚;4.犯罪只有告诉才处理,但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5.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已死亡;6.其他法律规定免责的情况。
法律分析
拒执罪双方和解了还判刑的。是公诉案件,受害人无权撤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拓展延伸
拒执罪双方达成和解,是否还需被判刑?-和解对拒执罪的刑事责任产生影响吗?
和解对拒执罪的刑事责任产生影响。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和解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与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在法庭审判前或审判过程中达成协议,通过赔偿、道歉等方式解决争议。在拒执罪案件中,和解可能对刑事责任产生影响。如果双方达成和解并达成赔偿协议,被告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被害人的损失,法院可能会考虑减轻被告人的刑事处罚。然而,是否还需被判刑取决于具体情况,如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赔偿金额等。法院会综合考虑和解协议的真实性、公平性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因素,最终决定是否对被告人判处刑罚。因此,和解不一定能完全免除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具体判决仍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来决定。
结语
和解对拒执罪的刑事责任可能产生影响。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和解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与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在法庭审判前或审判过程中达成协议,通过赔偿、道歉等方式解决争议。在拒执罪案件中,和解可能导致刑事责任减轻。但是否需要判刑取决于具体情况,如犯罪情节、赔偿金额等。法院会综合考虑和解协议的真实性、公平性及社会公共利益等因素,最终决定是否判处刑罚。因此,和解不一定能完全免除刑事责任,具体判决需根据案件情况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执行程序第十九章一般规定第二百三十七条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执行程序第十九章一般规定第二百三十五条执行工作由执行员进行。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人民法院根据需要可以设立执行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执行程序第二十一章执行措施第二百五十二条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财产时,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单位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应当派人参加。
对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执行员必须造具清单,由在场人签名或者盖章后,交被执行人一份。被执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他的成年家属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