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话匹克高层谈品牌国际化发展

2024-08-31 05:49:01

匹克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景南现在已是数亿身家,但你极少能在豪车、游艇俱乐部的VIP名录上见到他。记者面前的许景南,简素的商务休闲装,配上擦得锃亮的黑色圆头皮鞋,极其简短精炼的言语风格,给外人一种异常干练的感觉。

黄启刚

许景南现在的身份是福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匹克(香港)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福建泉州市工商联合总会(总商会)副会长,泉州鞋业商会副会长。

从“偷师学艺”到自创品牌

许景南经常对人讲起他的创业生涯,他说他的原始积累是在“偷师学艺”的过程中完成的。

上世纪80年代初,福建泉州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批制作服装、鞋帽的小加工厂,耐克当时在泉州投资了鞋厂,许景南于是将目光瞄准了运动鞋,希望为耐克配套加工。然而不幸的是,就在许景南将厂房建成之后,耐克的泉州工厂却撤走了,这种窘迫非一般人所能承受。许景南痛定思痛后,“狠掐了一下大腿,一不做,二不休,我要自创品牌!”

说干就干,许景南为自己的品牌取名为“匹克”。

许景南用高薪将耐克留下的大部分技术人员、工人全部吸收到自己的工厂,奠定了匹克运动鞋生产的高起点。

在危机中“强身健体”

1989年的宏观经济调控;第二个是1997年的那场亚洲金融风暴,这两件事都让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许景南称,在彷徨中度日很难熬,不过既然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就一定要坚持。

“1989年我们刚刚建完厂房,碰上宏观调控,对民营企业重新登记。当时,我就很担心,如果国家不提倡民营企业怎么办?我们这些企业家被当成资本家怎么办?当地政府鼓励我们说"改革开放不会变",我才挺过来。”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许景南的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此时银行银根紧缩,贷款很难贷出来了,“很麻烦的,好几次都差点因为现金流断裂而死去。”许景南感叹道,“做企业的每一天都不容易,企业家需要的是应对策略,而不是假装的紧迫感”。

1998年以后,由于安踏等一大批运动品牌开始兴起,竞争的加剧让运动用品行业的渠道体系由“以商场为主”转向了“以专卖店为主”。由于历史包袱重,且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在这一轮渠道转型战役中,匹克的步伐相对迟缓。直到2002年,匹克才完成渠道全面改革,比预计的时间多了整整两年。

走上国际化之路

2005年应该是匹克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正是这一年,匹克正式联姻NBA,走出了一条与其他体育品牌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利用NBA的资源,匹克在篮球领域的资源优势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匹克的“篮球装备专业制造商”的形象得到了强化。

现在,已经不满足于国内中低端市场的许景南,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调整,并把目标锁定在了欧美等高端市场。“赞助NBA或是其他全球顶尖赛事,仅仅凭借资本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他深知,要想在全球体育运动顶级赛事上有所作为,高端产品线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许景南并不认为中国体育产品与世界名牌有什么技术上的差距。“国际上的高端商品也都是在中国生产的。NBA球星也是穿我们匹克的鞋,还有什么比这更高端的?”

【经营者说】

在许景南看来,泉州经济正走进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时代关口,同时也给泉州带来了一个破除小农意识、熟人经济的时代机遇。且随着总部经济规划的提出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成,泉州经济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创新高潮。泉州企业除了要依附地区经济特点去发展,还要把眼光放在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上去看,要有更大的胸怀和眼光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机遇。他认为,企业即使是市场在国内,也应有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