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罪的刑罚根据实施程度和结果有所区别,对于未遂犯则可从轻处罚。故意杀人未遂的犯罪分子一般不会判处死刑,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如减少基准刑的20%~40%或30%~50%。
法律分析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断绝他人生命的行为。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已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均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犯罪未遂即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故意杀人未遂即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将被害人杀死的情况,对于未遂犯,应当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实行程度、造成损害的大小、犯罪未得逞的原因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实行终了的未遂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40%;
(2)未实行终了的未遂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50%。对于故意杀人未遂的犯罪分子如无其他法定从中处罚情节,一般不予判处死刑。
拓展延伸
杀人未遂犯罪的法律责任如何界定?
杀人未遂犯罪的法律责任界定涉及刑法中相关条款的解释和适用。根据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杀人未遂是指故意行为致人重伤或危害人身健康的,但未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犯罪行为。对于杀人未遂犯罪,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罚幅度。具体刑罚的确定会考虑到犯罪的主观恶性、危害程度、犯罪手段等因素。法律对于不同情形下的杀人未遂犯罪,如故意杀人未遂、过失杀人未遂等,也有相应的刑罚区分。此外,法院在判决时还会综合考虑被告人的自首、悔罪表现等情节进行量刑。总体而言,法律对于杀人未遂犯罪有明确的法律责任界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结语
故意杀人罪是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于故意杀人的犯罪分子将面临严厉的刑罚,包括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然而,对于故意杀人未遂的犯罪分子,法律会考虑犯罪行为的实行程度、造成的损害以及未得逞的原因等因素,从而确定相应的减轻处罚幅度。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已实行终了的未遂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至40%;对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至50%。总体而言,法律对于杀人未遂犯罪有明确的法律责任界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总则第二章犯罪第一节犯罪和刑事责任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总则第三章刑罚第一节刑罚的种类第三十六条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总则第三章刑罚第一节刑罚的种类第三十七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