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刑事违法行为

2024-08-31 04:25:09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犯罪嫌疑人的违法行为,触犯刑法,达到或必须接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具有社会危害性。

2.具有刑事违法性。

3.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一、违法和犯罪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违法和犯罪的区别、联系: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轻微,对社会的危害不大,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

2、犯罪行为必然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

3、违法行为由国家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而犯罪行为则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

二、违法和犯罪有什么不同

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如下:

1、社会危害性大小不同。一般从行为所涉及的数额、范围、手段和后果这几个方面具体衡量社会危害性大小。如盗窃罪以数额大小不同区分违法与犯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强调必须使用暴力手段,故意伤害罪则一般导致被害人伤情达到轻伤以上;

2、触犯的法律类型不同。从客观方面来看,构成犯罪要求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的有关规定;违法则是触犯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

3、认定的机关不同。是否构成犯罪必须由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的方式进行认定,其他任何机关和个人无权决定他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构成违法则可以由公安、工商、税务等等一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加以认定;

4、法律后果不同。如果被认定为犯罪,可能被判处刑罚。而违法行为则要接受行政处罚。

两者的联系在于,两者都属于违法行为,均具有社会危害性。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只是在危害程度和处罚方法上有所不同。如果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不能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三、立案属于什么性质

立案标准的性质:判断案件是否成立的初始标准。立案的条件是指决定立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件。它是判明立案决定是否正确的依据。立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事实条件,即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

(2)法律条件,即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立案追究的行为,必须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应罚性的行为,只有当这种犯罪事实确需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才予以立案。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