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李隆基是祖孙关系。李隆基为唐玄宗,是唐高宗李治第四子唐睿宗李旦之子,而李治又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由此可知,李隆基是李世民儿子的儿子,即李隆基是李世民的玄孙。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随后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
作为一代枭雄,唐太宗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晚年时,唐太宗所立的太子与当时的魏王为争夺皇帝之位,闹得水火不容,唐太宗随即将两人废掉。放眼唐太宗的几个孩子,李世民认为唯有第九个孩子,也就是当时还是晋王的李治能够继承大统,于是将李治立为太子。
贞观23年,唐太宗去世,李治便理所应当成为了唐高宗,继承了皇位。唐高宗继位没多久,公元683年,李治便早早驾崩了。当时的太子李显继承了大统,号为唐中宗。然而不到一年,垂帘听政的武则天与李显之间不够和睦,于是便发动政变,将李显废掉,只封其为庐陵王。将武则天的第四个孩子,也就是李旦扶植为皇帝。
李世民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李隆基
李隆基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李隆基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李隆基眼光精准,能够根据时代需求来选拔贤才。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开元初年,国家需要拨乱反正,走上正轨,李隆基看中了多谋善断的姚崇。在渭川见面时,李隆基提出他当宰相, 姚崇向李隆基提出了“十事要说”,玄宗一一应允,他这才同意。
“十事要说”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李隆基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姚崇上任后, 帮助李隆基贬逐功臣、杜绝斜封官、整治外戚等。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国家渐入正轨后,李隆基要以法治国。这时,打击政敌、招权纳贿、搞小集团的姚崇便下台了。李隆基又看中了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为政期间,他直言上谏、不数私恩、严于律己,并把要继续实行姚崇时期好的制度。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最后,宋璟因工作失误以及过于守旧被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