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指什么?

2024-02-29 00:00:00

在古代,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并将新打的米磨成粉,制成各种美食,与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民间很多地方在小暑这天有“食新”的习俗,“食新”即是在小暑节气后尝新米,这一天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先煮成香喷喷的米饭,然后再用它来供奉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在古代,小民间还有“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节气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走完这几个仪式之后就开始吃新米尝新鲜,“吃新”也为“吃辛”,人们以此祈求往后的日子越过越好,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则可以选择在这天买一点新米和老米同煮,又在这一天买些当季的蔬菜水果用以迎合食新。

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指小暑之后,凉风难觅,吹来的风中都会夹杂着热气。7月份一到意味酷暑将至,小暑节气即是进入高温难熬的一个预警,今年7月7号进入小暑,小暑一到,后面就紧跟着最热的三伏天了。民间有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说得就是24节气中大暑小暑代表着热浪翻滚。

小暑习俗

吃暑羊

“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入暑后,正值三夏刚过、秋收未到的夏闲时刻,忙活半年的庄稼人便三五户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来。此时的小山羊正是肉质肥嫩的时候。据了解,该习俗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当地民间传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江苏徐州人对暑羊的爱好程度,从当地民谣可见一斑,“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封斋

湘西苗族的封斋日,是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期间,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但仍可吃猪、牛、羊肉。

吃伏面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结束即进入伏天。伏,即伏藏,因此,人们应少外出以避暑气。在饮食方面,人们会吃清凉消暑的食品,来度过这炎热的伏天。入伏时,恰逢我国小麦生产区的麦收不足一月,家家麦满仓,而到了伏天,人们精神委顿,食欲不佳,饺子却是传统食品中的开胃解馋佳品。此时,人们一般会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所以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吃藕

相传在民间,小暑吃藕的习俗由来已久。《本草纲目》对莲藕有专门记载:“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脆美”,六七月的鲜藕吃起来最清脆甘甜,滋润爽口,也是消暑佳品。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丰富的钙磷铁钾等元素,还有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也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可以凉拌、小炒或炖汤,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的功效,可治血虚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