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有嗅觉疲劳。在鼻腔的顶部有嗅觉粘膜,其中的嗅觉细胞会对挥发性的物质产生神经兴奋,从而把这种冲动传递给大脑的中枢神经,使人体感受到嗅觉的存在。人长时间呆在某种刺激性气味中太久,刺激的时间过长,造成了嗅觉神经的疲劳,无法在产生神经兴奋,嗅觉就失灵了。嗅觉是一种感觉。它由两感觉系统参与,即嗅神经系统和鼻三叉神经系统。嗅觉和味觉会整合和互相作用。嗅觉是外激素通讯实现的前提。嗅觉是一种远感,意思是说,它是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相比之下,味觉是一种近感。
人的鼻腔由一层黏膜覆盖,在鼻腔的顶部是负责嗅觉感受的嗅黏膜,面积约为200-400mm2,在嗅区黏膜分布着大量的感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神经细胞,根据文献报道,正常人能识别2000-100000种气味。动物的嗅觉与觅食、求偶、领域等行为密切相关,对于人类而言,嗅觉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退化,然而仍有影响食欲、情绪及警示危险信号等重要作用。有研究指出,嗅觉障碍患者发生意外的几率是嗅觉正常者的2倍。因此,嗅觉障碍会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因为感觉不到危险有毒气体的刺激味道而危及生命。
鼻与嗅器
嗅器,即嗅觉感受器,在鼻腔的上部,即位于上鼻甲及其相对的鼻中隔后上部的嗅粘膜(嗅上皮)。嗅粘膜微具黄色,两侧总面积约5cm2。嗅上皮含有3种细胞,即主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嗅细胞为双极细胞,细胞的远端有纤毛,嗅细胞的中枢突集成嗅丝 (约20条),它们穿过筛板的筛孔进入嗅球。嗅细胞的纤毛受到存在于空气中的物质分子刺激时,神经冲动传向嗅球,进而传向更高级的嗅觉中枢,引起嗅觉。
鼻腔由鼻中隔分隔为左右两部,其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突出到左右鼻腔内。平静呼吸时,大部分空气都是通过中、下鼻道吸入肺内,只有少量经过上鼻道。由于嗅上皮被覆于上鼻甲及鼻中隔的后上部,所以人们在辨别气味时常常要用力吸气使气味分子达到该部以刺激嗅细胞。
嗅粘膜与嗅细胞
嗅部粘膜呈浅黄色,由嗅上皮和固有层组成。人的嗅粘膜总面积大,如狗的嗅粘膜为100mm2。嗅上皮含有嗅细胞、支持细胞和基细胞。嗅细胞 (olfactory cell)为双极神经元,位于支持细胞之间,其树突细长,伸到上皮表面,末端膨大呈球状,称为嗅小泡。从嗅泡发出数十根不动纤毛,称为嗅毛(olfactory cilia),嗅毛浸于上皮表面的嗅腺分泌物中,可接受有气味物质的刺激。从嗅细胞基部发出一条细长的纤维,许多条这样的神经纤维组成嗅神经(olfactory nerve)。嗅毛通过其受体接受不同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入中枢,产生嗅觉。支持细胞数目多,细胞呈高柱状,细胞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支持细胞有支持、保护和分隔嗅细胞的作用。圆形的基细胞呈位于上皮基底部,具有干细胞的功能,可分裂分化为支持细胞和嗅细胞。嗅上皮的深层,即固有层,内有较多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并有许多嗅腺,又称 Bowman's gland。嗅腺腺泡分泌的浆液经导管排出至上皮表面,可溶解有气味的物质,刺激嗅毛,引起嗅觉。浆液的不断分泌,又可不断清洗上皮表面,使嗅细胞对物质刺激保持高度的敏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