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协议与劳务合同的区别在于主体资格、国家干预、争议处理方式和权利义务。劳务合同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具有从属性和依附性,国家干预较大,争议需经劳动仲裁,用人单位需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而合作协议主体地位平等,国家干预较少,争议可直接诉诸法院,双方无需缴纳社会保险。
法律分析
1、合作协议不是就是劳务合同
2、二者之间有以下区别:
一、主体资格的不同。
劳动合同的主体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及个体经济组织。在劳动合同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从而实现劳动的社会化,而且劳动者已经成为该经济组织中的一员,他与用人单位具有身份上的从属性和依附性,这也是其与合作协议最大区别之所在。在合作协议中,其主体并不具有上述的限制,合作协议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相互独立,不具有身份上的隶属性和依附性。
二、国家干预的力度不同。
劳动合同的建立虽然也体现了当事人的合意性,但它更强调国家意志的主体地位。为了规范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干预贯穿于劳动合同履行的始终。而在合作协议中,主体双方是完全平等的
,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的过程中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主,国家基本不做干预。
三、争议的处理方式不同。
劳动争议的处理受《劳动法》的调整,而且其处理的程序是仲裁前置,即对于劳动争议须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当事人方可起诉。而在合作协议中发生的争议则主要由《民法典》进行调整,发生纠纷后当事人可直接诉诸于法院,而勿需受仲裁前置之限。
四、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同。
在劳动合同中,劳动法律关系的存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用人单位负有为劳动者交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的义务;而在合作协议中,其稳定性较差,一方也没有为另一方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
结语
合作协议与劳务合同存在明显的区别。首先,主体资格方面,劳务合同涉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而合作协议的主体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双方地位平等独立。其次,国家干预程度不同,劳动合同更受国家法律的规范和干预,而合作协议更注重当事人的意愿。再次,争议处理方式不同,劳动争议需经过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而合作协议争议可直接诉诸法院。最后,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方面,劳动合同具有相对稳定性,用人单位需缴纳社会保险,而合作协议则没有此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二十二条【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二十五条【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十五条【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