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无罪的案件,应坚持全程无罪辩护,提出不构成犯罪意见书并要求无罪释放。可能无罪的案件,应进行审前无罪辩护,督促详细举证并阐释疑点。律师的独立辩护需要与当事人沟通,不得退让。这样的辩护策略能扩大证据漏洞,有利于被告人。审前有罪辩护易导致庭审中只能继续有罪辩护,影响辩护律师形象。审前无罪辩护能引起办案机关重视,为庭审辩护提供材料。
法律分析
一、明显无罪的案件,全程无罪辩护
明显无罪的案件,应该“自始至终”坚持“无罪辩护”。刑事辩护律师接受案件后,通过与嫌疑人或被告人沟通对话并结合自己的办案经验,很容易对那些缺乏犯罪构成要件或存在关键证据硬伤的案件得出“明显无罪”的初步证据,此时就应该以法律意见书的形式向办案机关提出“不构成犯罪”,要求无罪释放。在“审前辩护”中,这种“明显无罪”的案件最容易被“有效拦截”。即使“拦截失败”,辩护律师也应该“堂堂正正”坚持“无罪辩护”立场。此时的任何退让,都容易被办案机关特别是法院以被告人认罪为由做出有罪判决。当然,如果是被告人以认罪争取免于刑事处罚或缓刑,律师可以在庭审中坚持无罪辩护,庭后提交一份补充辩护词。毕竟,律师的“独立辩护”需要与当事人充分沟通,而不能自行其是。
二、可能无罪的案件,审前无罪辩护
可能无罪的案件,往往是辩护律师从证据与法理出发认为有无罪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合理怀疑),但司法实践中法院往往做出有罪判决。对于这一类案件,辩护律师需要坚持“审前无罪辩护”,一方面督促办案机关更详细举证,另一方面对案件疑点全面阐释。这种“审前无罪辩护”很容易在办案机关“有罪举证”不能时争取到审前“无罪释放”,也为庭审中的辩护提供材料。此时律师坚持“审前无罪辩护”也就使得办案机关不敢有丝毫松懈,办案机关都会重视“无罪辩护”案件。犯罪嫌疑人口供高度稳定,自始至终坚持“无罪”立场,“可能无罪”的疑点就会被扩大与放大,便于辩护律师从中寻找到证据漏洞,甚至从“证据瑕疵”升格为“证据硬伤”。既然办案机关与辩护律师都没有充足的证据把握,那么“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也应该坚持“无罪辩护”。即使“审前无罪辩护”没有成功,也可以为庭审辩护选择辩护策略留下余地。审前“有罪辩护”很容易导致庭审中只能继续“有罪辩护”,办案机关对辩护律师“先入为主”的看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结语
坚持无罪辩护是对明显无罪案件的首要任务,律师应在案件初期提出法律意见书,要求无罪释放。即使拦截失败,律师也要坚守无罪辩护立场,避免被告人认罪导致有罪判决。对可能无罪的案件,律师应进行审前无罪辩护,督促办案机关提供更详细证据,并全面阐释案件疑点。这种辩护策略不仅可以争取审前无罪释放,也为庭审辩护提供材料。坚持无罪辩护有利于扩大疑点,找到证据漏洞,甚至将证据瑕疵升格为证据硬伤。即使审前无罪辩护未成功,也为庭审辩护选择留下余地,避免被限制在有罪辩护范围内。审前有罪辩护易导致庭审中继续有罪辩护,对律师形成先入为主的消极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提起公诉第一百七十四条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同意量刑建议和程序适用的,应当在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在场的情况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一)犯罪嫌疑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对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有异议的;
(三)其他不需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第一审程序第一节公诉案件第二百零一条对于认罪认罚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时,一般应当采纳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的;
(二)被告人违背意愿认罪认罚的;
(三)被告人否认指控的犯罪事实的;
(四)起诉指控的罪名与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
(五)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情形。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量刑建议明显不当,或者被告人、辩护人对量刑建议提出异议的,人民检察院可以调整量刑建议。人民检察院不调整量刑建议或者调整量刑建议后仍然明显不当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