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了“泄露国家秘密”的定义,包括使不应知悉者知悉国家秘密和使秘密超出限定接触范围且无法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
法律分析
根据1990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5月25日国家保密局令第1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的第三十五条规定,《保密法》和本办法规定中的“泄露国家秘密”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下列行为之一:
(一)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
(二)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
拓展延伸
国家秘密泄露行为的法律责任及惩罚措施
国家秘密的泄露行为涉及到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大风险,因此法律对于此类行为的责任和惩罚予以明确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包括非法获取、披露、传播或者利用国家秘密等。对于泄露国家秘密的个人或单位,将面临严重的法律责任和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经济赔偿等。具体的法律责任和惩罚措施将根据泄露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后果等因素综合考虑。法律的明确规定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护国家秘密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以确保国家的长期利益和发展。
结语
保守国家秘密法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了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惩罚措施。泄露国家秘密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大风险,因此法律对此予以严格约束。个人或单位一旦泄露国家秘密,将面临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经济赔偿等严厉的法律制裁。这些明确规定旨在保护国家秘密的机密性和完整性,维护国家的长期利益和社会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三章保密制度第三十六条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保密承诺书,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二章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第十五条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机关、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
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二章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第十八条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变更,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
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变更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