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解除劳动合同时未支付经济补偿的,应向劳动者支付两倍的工资或赔偿金,具体金额根据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和月工资标准确定。
法律分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中的违约赔偿条款及其适用条件
劳动合同中的违约赔偿条款是指当一方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时,另一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支付一定的赔偿金额作为补偿。具体的适用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违约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造成的损失程度、合同中约定的违约赔偿方式和金额等。根据劳动法和相关规定,违约赔偿条款应当合理且公正,不能过分损害一方的利益。在劳动合同中,违约赔偿条款的设定旨在维护合同双方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公平。因此,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应仔细考虑和明确约定违约赔偿条款,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和互相保护的目的得以实现。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时的违约行为,都应当支付相应的赔偿金或经济补偿。违约赔偿条款的设定在劳动关系中起到维护双方权益、确保合同有效执行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应慎重考虑并明确约定合理公正的违约赔偿条款,以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公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特别规定第三节非全日制用工第六十八条【非全日制用工的概念】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十五条【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