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伤二级可通过调解减轻或免除刑事处罚。受害者谅解致人受伤者可影响法官量刑。家属、朋友、邻里、同学同事纠纷中,受害者谅解可免于起诉或处罚。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可对自诉案件进行调解,自诉人可和解或撤回自诉。被羁押的案件适用特定期限,未被羁押的案件应在六个月内宣判。
法律分析
轻伤二级可以由致人受伤者和受害者进行调解,调解是为了赔偿受害者的损失,如果致人受伤者和受害者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致人受伤者取得受害者谅解的,司法机关可以对致人受伤者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但是调解并不等于撤诉,调解是为了审判时法官在量刑上可以予以考虑。
受害者能做的是对致人受伤者表示谅解,要求对致人受伤者从轻处罚。家属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同学同事之间发生纠纷致人轻伤构成犯罪的,只要受害者表示谅解的,检察院可以做出免于起诉决定,法院可以做出免于处罚决定,但这不属于撤诉。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本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羁押的,适用本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以内宣判。
拓展延伸
调解二级轻伤纠纷的可行性及效果评估
调解二级轻伤纠纷是一种常见的解决争议的方式。在评估其可行性和效果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首先,调解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更快速、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避免了漫长的诉讼过程。其次,调解可以减少争议的紧张氛围,促进当事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此外,调解还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实际需求和利益进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增加了双方的满意度。然而,调解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当事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不信任或权力不平衡等情况下,调解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决定是否调解二级轻伤纠纷时,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当事人的意愿,以确保调解的可行性和效果。
结语
调解二级轻伤纠纷是一种迅速、经济高效的解决争议方式,有利于当事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调解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增加双方满意度。然而,在不信任或权力不平衡情况下,调解可能无法达预期效果。因此,决定是否调解需综合考虑案情和当事人意愿,确保调解的可行性和效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三章 人民调解员 第十六条 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应当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救助;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牲的人民调解员,其配偶、子女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抚恤和优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二十条 赔偿义务人请求以定期金方式给付残疾赔偿金、辅助器具费的,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赔偿义务人的给付能力和提供担保的情况,确定以定期金方式给付相关费用。但是,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已经发生的费用、死亡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应当一次性给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八条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