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适合艾灸可以增强抗病能力:
1.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艾灸具有祛湿、补阳气、温经散寒、消瘀散结、引热外行、扶阳固脱的作用,可预防疾病,增强抗病能力。
2.艾灸对局部皮肤和穴位产生刺激,治疗疾病效果显著,适合用于治疗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哮喘、胃痛、痛经、闭经、腹泻、崩漏等症状。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春季艾灸的好处和功效春季艾灸的好处和功效有哪些
1、春季艾灸的好处与功效有很多,有助于调和气血,容易改善因为气滞血瘀而导致的肌肉肿胀麻木、四肢疼痛。
2、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体内代谢产物的排出。另外,经常艾灸对风湿性关节炎、腹泻、宫寒畏冷,也有一定的好处,同时艾灸后,要注意保暖,不要着凉,防止引起风寒。另外,平时要保持饮食的清淡,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春季养生宜艾灸吗?
01春天是艾炙的好季节:
古老的《黄帝内经》记载,春天,万物苏醒,人体内阳气上升,正是养生的大好季节,艾炙刚好推助阳气,将病灶从身体内赶出去,所以春天是可以艾炙的;但春天艾炙有所讲究。
02
春季艾炙要调理肝经:
春季,肝气上升、抒发,如果肝火上升至头部,就会生很多头部疾病,如红眼病、头痛、眩晕、牙疼等;如果肝气不顺、不舒会导致很多病症,如乳腺增生、肝病,所以春季养生一定要注意要养肝,在艾炙时,除了正常艾炙几个养生大穴外,还应艾炙肝经的一些穴位,如期门、章门、肝俞、太冲、行间。
03
春季流感多,艾炙可增强抵抗力:
由冬向春转变时,气温时冷时热,人很容易感冒,特别是经常会爆发流感,艾炙可增强人体抵抗力,艾炙的穴位:后背的大椎、天柱、风门、肺俞、足三里等。
04
春季雨天,艾炙可去湿:
春天的雨水特别多,空气里湿度大,特别是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湿气通过人的呼吸道,如肺、咽喉等,进入体内,若不去除此湿气,人就会因此生病,所以春季艾炙要注重去除湿气。艾炙去除湿气的穴位:阿是穴、曲池穴、合谷穴、太白穴、解溪穴、足三里穴等,其中太白穴有山药薏米芡实粉的功效。
05
春天腰背痛易复发,可用艾炙去除:
在春天里,经常听人讲腰痛病复发,特别是阴雨连绵时,这些病区隐隐触痛,其实可试试艾炙,用燃烧的艾条缓缓熏烤这些病痛区,主要是八髎穴,将湿气“”出体内,随着湿气的排除,腰背痛也就会逐渐消失。
06
春天艾炙的注意项:
艾炙时、艾炙后都得注意保暖,春天气温不高,也得注意;艾炙30分钟-1个小时内不要洗澡,以免湿气二次侵入;艾炙会有皮肤发痒、出水等排病反应,不要紧张;艾炙要注意顺序,一般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从后向前,艾炙还要防止烫伤皮肤。
特别提示
在艾炙时,要看一些中医的书,了解一些疾病的艾炙方法,搞清人体经络穴位的走向
艾灸四季养生方法?
艾灸是一种廉价简单安全的养身保健方式,手法温热温和,坚持才能见到效果。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艾灸四季养生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艾灸四季养生
春季
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气候开始回暖,忽冷忽热,存在昼夜温差,适合大多数肛肠疾病患者艾灸的时节。
取穴:内关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灸法:温和灸,10~15分钟,每日1~2次,治愈为止。
春季以养肝为主,肝主木而脾胃主土,而木旺则土衰,故容易出现肝火旺,内分泌功能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打乱肠道正常蠕动节奏,出现肠鸣、不消化、腹胀、腹泻五更泻等现象,故选取这三个穴位可以疏肝健脾,调节功能紊乱失调症,促进肠道蠕动,提高工作效率。
夏季
夏季气温炎热易中暑,体内酶活性降低,胃肠道蠕动缓慢,食欲下降。而臀部是不易散热的部位,汗液更是让肛肠疾病患者难以忍受。更适合体质偏虚者艾灸。夏季是痔疮的高发季节,但也是痔疮的治疗好时节。
取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下巨虚穴
外膝眼犊鼻下三寸为足三里,下6寸为上巨虚穴,下9寸为下巨虚穴
灸法:温和灸,10~15分钟,每日1~2次,治愈为止。
夏季主心,属小肠,下巨虚为小肠下合穴,体质偏虚寒者可以加神阙穴、中脘穴、关元穴等腹部相关的穴位。腹痛患者可配合天枢穴。综合上述穴位可以健脾开胃、促进肠道蠕动,润肠通便。
秋季
“天凉好个秋”,秋季天气逐渐凉爽,昼夜温差大,稍不注意保暖则容易引起腹泻。同时气候干燥,也容易出现大便干结、便秘的症状,秋季也是痔疮的高发期。
取穴:腹泻特效穴天枢穴、上巨虚穴、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穴
灸法:只灸一个穴位时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每日1~2次,治愈为止。若是多个穴位则每穴5分钟,每日1~2次,治愈为止。
秋季主肺属大肠,秋燥易伤肺而伤大肠,肺气不宣,影响大肠蠕动,容易引起便秘,上巨虚是大肠下合穴,理气通腑、健脾和为、缓解肠鸣腹泻便秘等各种肠道疾病。经常艾灸或按揉此穴,肛肠脾胃功能会大大改善。
冬季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各个组织机能活动减少,一般人都适合在此季节艾灸。
取穴:神阙穴、命门穴、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
灸法:隔姜灸,15~20分钟,每日1~2次,治愈为止。
生姜能可以***胃液分泌,加速血液回圈,促进消化,可治疗各种炎症,能有效治疗由寒凉引起的腹痛、腹胀、呕吐等疾病,但是因为生姜偏干燥,若在干燥冬季进食则会加剧人体水分的流失,故可以在艾灸时加入生姜,以此换方式发挥生姜的作用。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姜片厚度硬币大小,艾灸前在姜片上扎几个小孔以方便传热。
艾灸的养生作用
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溼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的作用广泛,现代研究认为,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施灸区域性面板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面板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的温灸疗法,并不直接接触面板,采用艾条悬灸和艾灸器温灸的方式作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只用,效果也很好。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面板产生疤痕的特点。
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
灸法是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清代***洛著《本草从新》中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溼……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意思说:艾绒制成的艾炷,能使热气内注,温煦气血,透达经络,并且艾灸一些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穴位,故而能够达到扶正祛邪,强身保健的作用。保健灸法是自古以来的防病之术。
要使身体健康平安,常灸足三里穴,勿使灸疮干燥,结痂愈合,这是古代医疗长期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总结。又如灸风门穴可预防感冒,常灸曲池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大椎穴、脾俞穴、肾俞穴、阳陵泉穴、三阴交穴都可以起到保健作用。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证明,灸法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变血液成分,增加白细胞、血色素、红细胞数量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
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溼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艾用于灸法,其功效确非我们意想所能及的。艾火的温热***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灸法也和针法一样,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