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立秋艾灸养生法
立秋,是艾灸关元穴养生的最好时机,不但有助于调理脾胃,也有利于阳气提升。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立秋艾灸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立秋艾灸养生法
1、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艾灸时间】立春前后3-5天艾灸气海;立秋前后3-5天艾灸关元。
立春之时,如《内经》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气海为生气之海,应时灸之,依其时序以助升发之气。
立秋之时,如《内经》: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关元者,关其元精之门,为闭而储藏做准备。应时灸之,以顺收藏之时序以备冬藏。
2、关元的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简单的来说在脐下四指处。
灸关元的注意事项
(一)室内温度要适中,以防感冒。
(二)施灸前,详细询问病情,是否有禁忌。
(三)按体质强弱,预制艾炷之大小,勿使太过或不及。
(四)初灸时,艾炷燃烧的不可太尽,被灸者以热为度,即可去掉,慢慢增加艾炷燃烧之程度,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好。
(五)灸后,查其皮肤起泡否。如有泡明显者,用消毒针抽出液体,可用艾灰涂抹,然后无菌包扎,过数日再换敷料,以防感染。
立秋艾灸最佳穴位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大椎穴: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太白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立秋养生运动
1、爬山:加强心、肺功能
适合人群: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秋季爬山,温度变化比较大,这对人体健康本身是有益处的: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产生不测。
2、慢跑:增加能量消耗
适合人群:中年人(亚健康者更为有效)。慢跑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和脑的血液供应以及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跑步还能有效地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瘦身。
3、冷水浴:增强免疫力
适合人群:无疾病、身体状况正常的人群。冷水浴是指5-20℃之间的秋季自然水温。冷水浴的保健作用十分明显。首先,它可以加强神经的兴奋功能,使得洗浴后精神爽快,头脑清晰。而且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称作是“血管体操”。对于消化功能有问题的人而言,洗冷水浴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立秋艾灸的好处与功效立秋的养生小妙招
立秋这段时间的艾灸是有好处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在天气燥热的时候排出身体的不适,适当的针灸能够提高免疫,还能让身体的阴阳更协调,立秋的时候因为干燥和气候炎热的缘故,更适合针灸。
立秋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身体在季节变化和温度变化的过程中会有不舒服的情况,运用艾灸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调和和调养,能够帮助我们的身体减少疼痛。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温通经络,去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转秋的情况下气温会慢慢变凉,很多人便会由于穿的衣服不适当,造成关节痛。这类情况下,艾炙便是很有效的医治方式了。立秋后天气变化多种多样,热寒交杂,早中晚温度差大。皮肤肾藏开闭,易受寒性,损耗气血,免疫力低下,这时若身体阳气虚。
立秋的养生小妙招
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变大,所以我们需要有比较好的养生方式,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好的适应环境,立秋之后,适当的按摩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调理身体,除了按摩之外,我们还可以多喝茶,茶水可以帮助我们消除暑热,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我们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好。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为需要润燥、养阴、润肺。根据阴阳调和,机体平衡的原理,要加强对这些器官的调养,使肺气不要过偏,影响机体健康。
艾灸的历史
灸法的运用有很长时间的一段历史,这段时间我们可以一直追溯到很久之前,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庄子·外物》载:“木与木相摩则燃”,《绎史·大古第一》载:“燧人钻木取火,炮生为熟,教人熟食”。人们在百万年的加工石器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摩擦生火的事例,从钻木、刮木等生产实践所引起的燃烧中,逐渐获得了有益的启示,终于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可将树木等用火燃着后灸于患处,祛除寒邪,解除痛苦。
秋季艾灸哪些穴位?秋季艾灸穴位
艾灸是一种中医的治疗手法,它主要是通过将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在人的穴位处熏烤,这样就能起到治疗的作用。艾灸还是一种养生的方式,不仅能排毒养颜,还能瘦身减肥,在秋季很适合养生,那么,秋季艾灸哪些穴位呢?来了解一下吧!。
1、艾灸气海穴
气海穴为任脉的首要穴道,为丹田之所在,称为生气之海。按摩气海穴有强壮作用,还能促消化、益气通阳.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是说气海穴有强壮全身的作用。临床验证,气海穴确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及防卫功能的作用。对先天体质虚弱、后天劳损太过者有很大的保健作用。按摩气海穴的好处可以帮助解决大便不通、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艾灸:温和灸法,一周2-3次,每次15-20分钟。
2、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常常艾灸关元穴,可起到治痛经、补肾虚、促进血液循环、强身健体的功效。
取穴: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四指横放即为三寸)。
艾灸:温和灸法,一周2-3次,每次15-20分钟。
3、艾灸足三里
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有些人吃东西就发胀、老是嗳气、胃痛,也可用来调理脾胃,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就能增加胃肠消化道动力。
取穴: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艾灸:温和灸法,一周2-3次,每次5-10分钟。
4、艾灸合谷穴
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如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取穴:用拇指第一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治疗感冒:如果有轻微感冒时,可以按合谷穴,左右各个各按摩十分钟,按摩完后再喝一杯热开水,出出汗,感冒就可以缓解。
鼻子过敏:平常有鼻子过敏的人,也可以常常按压合谷,如果有耐心,持之以恒,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缓解黑眼圈:在床上、书桌旁、沙发上,按压合谷穴非常顺手,随时可按,治疗黑眼圈有一定疗效。
治疗牙痛:按摩并经常艾灸合谷穴还能治疗牙疼、牙龈炎、舌炎、腮腺炎等。比如,牙疼时,按压合谷穴5分钟后,疼痛会减轻,如果有牙龈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穴能起到一定疗效。
艾灸:灸法,偏热主泻法,一周2-3次,每次5分钟。
5、艾灸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乃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人类的足底部含有丰富的末梢神经网,以及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等器官,它与人体各个系统、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推搓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效地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有节律的运动性,从而促进了血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
取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艾灸:温和灸法,一周2-3次,每次15-20分钟。
6、艾灸膻中穴
在人体躯干的黄金分割点上。膻中穴的具体位置为人体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按摩膻中穴可以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还可治疗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呃逆等症。
取穴:仰卧,男性于胸骨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交点处定取,女性则于胸骨中线平第4肋间隙处定取。
艾灸:温和灸法,一周2-3次,每次15-20分钟。
7、艾灸风池穴
风池穴是一个祛风散寒、疏解头部经络、治疗头晕头痛的要穴,它在耳后稍下的位置(即颈后凹陷处)。其能治疗揉眼、眨眼等由颈椎病引起的眼睛供血不足、减缓偏头痛、治疗鼻塞晕眩等症状。
取穴:采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取穴姿势,以方便准确取穴并能顺利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艾灸:温和灸加雀啄灸,一周2-3次,每次10分钟。
8、艾灸注意事项
1、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女性、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