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

2024-02-29 00:00:00

生物因素主要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两种,生物因素指的是影响生物生长、形态、发育和分布的任何其它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活动,属生态因素中的一类因素。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所谓正相互作用就是生物之间彼此有利或其中一方有利另一方无害,按其作用程度分为偏利共生、原始协作和互利共生三类。而负相互作用是一方的存在对另一方有不利,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害等。

种内互助

种内互助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种内关系,表现为同一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抵抗不利因素。具有明确社会分工的动物(如蚂蚁、蜜蜂、狮子、狼等)往往集群生活,群体中有的负责捕食、有的负责防卫,共同维系种群的存在,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常见的种内互助。没有社会分工的动物种群内互助关系也是常见的,例如食草动物羚羊、斑马等通常集中取食,发现捕食者后通过叫声、警惕行为等向其他同伴报警。

种内斗争

种内斗争(有时也表述为“种内竞争”)是另一个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为争夺光照、食物、空间、配偶、权利等发生的个体相互对抗的关系。例如,植物为了争夺阳光、水分、营养物质,个体间相互制约甚至某些植物会释放有毒化学物质,抑制周围个体的生长;蟋蟀、雄海狗等为争夺配偶,以及雄性猴为争夺“王位”打得头破血流。种内斗争激烈程度是由种群的密度决定的,这是因为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种群密度越大个体平均资源越少,更易造成对资源的争夺。

捕食

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常见的捕食关系如狼与羊,狮子与野猪等,注意的是食草动物与草的关系也是捕食,前者成为捕食者,后者称为被捕食者。然而,捕食关系中捕食者并非永远是动物,有些特殊的植物也可捕食动物。

例如捕蝇草、猪笼草等植物用变态叶(主要部分为瓶状体)捕捉昆虫为食,甚至有些猪笼草会捕食青蛙、老鼠等小型哺乳动物。瓶状体盖复面能分泌蜜汁引诱昆虫,瓶口光滑,昆虫一不留神就会滑落瓶底。瓶底分泌的消化液可以将昆虫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使其被植物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