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营村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08-29 14:33:09

土右旗苏波盖乡新XX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编制单位:土右旗心明种植专业合作社

二〇一五年八月六日

第一章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一、项目区概况

土右旗苏波盖乡新XX位于萨拉齐镇东20公里,全村总人口户人,耕地面积亩,人均亩。新营村地处大青山洪积冲积平原区,土壤肥沃,大部分耕地属沙性土壤,土层厚度50-100cm,透水性强,土壤入渗能力8mmH,土壤容重1.3g/cm,田间持水率25%(占干土重),耕作层土壤呈黄褐色,由于大部分耕地多使用农家肥料,有机物质较多,土壤肥力较高。属于半干旱温带大陆性气侯,年平均日照时数约135-150天,太阳能源充裕,年平均降水量300-400毫米,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适宜种植名、优、特、新蔬菜瓜果等高端品种。项目区交通方便,通讯便捷,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完善。此外,项目区内及周边地区有大量的养殖户,有丰富的牛粪、羊粪、猪粪等,为生产绿色有机蔬菜提供了非常好的优质有机肥料。

20__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南菜北薯”发展战略,在旗乡两级的大力扶持下,新营村累计建成占地1100亩的保护地蔬菜种植基地,其中厚墙体温室90栋,塑料大棚0栋,建成蔬菜包装转运车间3100m,年产蔬菜570万斤,产值1140万元,产品远销到北京、成都、上海等外省市及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市区。20__年,被包头市认定为市级标准化返乡农民-2-23

工创业园区,现正在申报自治区级标准化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

通过几年的试验运行,目前,新营村设施蔬菜种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蔬菜种植品种不断更新。蔬菜种植品种达到30多个,有果类菜、叶类菜、品种较全,西红柿、黄瓜、青椒、茄子、辣椒为主要产品,新款产品较少,塑料大棚每年1茬,原墙体日光温室每年2茬。黄瓜普遍采用嫁接技术,推广早熟性强、单株结实率高、耐低温和高温、高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的品种,如津X、XXX等系列黄瓜品种,生产周期长达12月,平均亩产20000多斤;西红柿主要推广抗寒性强、耐高温、早熟丰产、抗病性强、适合长途运输的品种,如威特、红瑞、圣粉一号等品种,可长途运输3000多公里,平均亩产15000多斤;茄子主要推广高产、抗病、耐低温的无限生长的布利塔长茄,亩产达25000多斤。二是蔬菜种植技术日益成熟。大力推广蔬菜育苗新技术,西红柿、黄瓜育苗90%以上采用泥炭、蛭石和珍珠岩等轻基质材料作育苗基质,而不采用土壤的育苗方法,以减少病害。在种植管理上,推广高垄覆盖技术,膜下软管喷洒、日光温室蔬菜嫁接、农业秸秆生物反应堆、水肥一体化、CO2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滑轮放风技术,遮阳网、防虫网、黄篮板诱杀害虫等新技术,减少成本,提高水肥利用率,增加种植效益。

三是蔬菜销售渠道稳定拓展。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3-

模式,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与区内外客商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20__年8月份,西红柿上门收购价格每斤高达1.3元,每亩大棚纯收入达到7000元左右。

四是群众发展保护地蔬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经过几年的运行,目前,新XX群众基本解决了蔬菜种植技术、销售渠道等难题,蔬菜大棚每亩纯收入平均达到6000元左右,温室一年两茬1栋(建筑面积2.5亩,种植面积1.3亩)平均纯收入3.6万元左右,是种植大田农作物的4-8倍。目前,在合作社从事临时性蔬菜种植务工的农户平均每天有40人左右,农户通过务工,已逐渐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对发展保护地蔬菜有了客观理性的认识。且新XX人多地少,发展保护地蔬菜种植是增加新XX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目前,新XX发展保护地蔬菜的制约因素:

一是蔬菜生产技术不规范。尽管这几年新XX在蔬菜种植方面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但仍然长期大量地使用化肥、农药,时间一长,必将造成土壤污染严重、地力失调、药物残留和病虫害频繁发生,这种现象在我国其它地区的蔬菜种植区都曾经或现在仍然存在,也一直是技术难题。

二是缺乏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基地目前仍然以种植市场上常见的蔬菜品种为主,受市场行情影响,价格波动较大,种植效益不能有效保证。

三是设施蔬菜种植规模仍然不大。尽管新营村有近千亩的蔬-4-

菜种植面积,但由于销路远,货车运量大,有时候仍然不能保证外地客商长期大量的供货需求。

四是没有标准的贮藏包装技术。目前,仅仅停留在蔬菜初级包装阶段,没有贮藏保鲜设备,大部分上市蔬菜未经清洗,分级、药物处理,预冷、包装等措施而直接销售。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设施农业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但随着化肥、农药等物质的长期大量使用,造成了污染严重、地力失调、药物残留,长此以往,蔬菜产品将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土右旗作为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旗县,在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缺少专业的生产无害化蔬菜的装备和技术,因此,生产出的蔬菜质量标准不统一,给质量监管带来一定困难。

有机蔬菜是目前国际上对天然种植、无污染蔬菜的一种提法,它要求蔬菜在种植过程中不能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品,也不能使用转基因技术,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平衡,含有绿色食品标,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且经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鉴定认证,并颁发有机食品证书的蔬菜产品。现在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有机蔬菜的种植讲究的是自然、安全的生产方式,可以较好地促进和维持生态平衡,保证人类身体-5-

健康。有机食品被誉为“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分析表明,在过去的10年间,在一些国家的市场上,有机农产品的销售额年递增率超过20%。这与一些常规食品市场的停滞不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的有机蔬菜目前无论是规模还是发育程度都还很低,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形成一个新型的食品支柱产业,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三、新营村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的主要目标和区划布局

(一)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力调整种植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支撑,以蔬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为根本,引民农民改变种植方式,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促进蔬菜生产园区化、规模化、产业化,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形成土右旗乃至包头市规模较大、标准较高、技术一流的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二)区划布局

在村东现有1100亩蔬菜种植规模的基础上,配备齐全厚墙体温室和大棚卷帘机、棚膜等,新增先进的生产设备,并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改造温室和大棚提档升级。具体划分为三个片区:

(1)科技创新区,占地100亩(原公司13栋厚墙体日光温室)。与包头市农科院、内蒙古农大职院合作,探索推广蔬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示范。

(2)成果转化区,占地400亩(进村水泥路东和路南共60栋厚墙体日光温室)。对研发、引进并试验成功的新品种进行推广运用,由合作社先行先试,带头示范。

(3)辐射带动区,占地600亩(进村水泥路北17栋厚墙体日光温室和0栋塑料大棚)。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引领,带动更多的蔬菜种植户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运用。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科技创新区改造提升工程。

1、对2栋破损的厚墙体日光温室棚膜、棉被和卷帘机进行更换。

2、小区中间绿色长廊两侧铺装环保砖1000㎡,对1200㎡平方米的分装库进行粉刷。

3、在各温室前后排中间的空地上栽植果树新品种700株,植株高度不超过2.3米,确保各类果蔬按季供应,既绿化了周边环境,又可与新品种的示范推广结合,发展观光采摘农业。

4、新建智能化育苗温室3000㎡。

以上工程预算总投资226.68万元。

(二)成果转化区温室启动建设工程。

1、启动进村水泥路南28栋厚墙体温室,统一安装棚膜、配备卷帘机、棉帘,共需投资84万元。

2、在各温室前后排中间的空地上栽植果树新品种1000株。以上工程预算总投资104万元。

(三)辐射带动区厚墙体温室新建工程。

原公司种植基地南侧100亩塑料大棚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大部分水泥杆断裂倒塌,每年维修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且抵御风灾的能力较弱。计划拆除后新建30栋厚墙体温室,共需投资270万元。

(四)蔬菜贮藏保鲜库建设。

规划建设占地700㎡,可容纳2500m的蔬菜贮藏保鲜库,延长蔬菜上市周期,提高蔬菜种植效益。

(五)创业园区办公及厂区建设工程

投资124万元,建设占地2668㎡、建筑面积432㎡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包括创业园区办公室、农牧民培训教室等,配备农牧民培训的设施设备。

(六)生物立体防控技术工程

有机蔬菜生产配套设施设备及投资预算(每栋温室按1.2亩使用面积计算)

现有的90栋温室加上拟新建的30栋温室,共需投资142万元。

1、温室空间电场防病除雾促生系统

作用:主要用于温室蔬菜病害的防治以及植物生长速度的调控。促进光合作用,健壮植物,防治植物的气传病害;净化温室空气、除雾、灭菌消毒;利用带有高电压的电极线的放电作用生产空气氮肥;与二氧化碳增施配合使用能够产生产量倍增效应。

2、多功能活氧机

作用:主要防治作物生产中的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等气传病害以及疫病、蔓枯病等部分土传病害。杀灭病原菌,杀灭在空间电场作用下附着在植株表面和土壤表面的病原菌,控制病害的发生与传播;高压放电激活空气中除了含有大量的臭氧外,还含有氮氧化物,作为植物所需的氮肥使用,有叶面喷施氮肥的作用。

3、活性生物菌

作用:采用国内独特的液固结合发酵工艺生产,不仅含有大量固氮、解磷、解钾活性菌,还含有多种内源生长素、几丁质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等多种活性酶类和代谢产物,并具有稳定性高、

复合型好、功能性强、保存期长的特点。

(1)增强土壤肥力、具有固氮、解磷、解钾功能,固定空气氮素、释放土壤中无效态磷钾,促进肥料的转化和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提高土壤中的铁、镁、锰、锌、硫、硼、钙、硅等多种中微量元素的生理活性,平衡土壤酸碱度,解除土壤肥害,减少土壤板结、提高土壤供肥能力。

(2)促进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生物活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分解出氨基酸、蛋白质、细菌多糖、酶等多种营养物质和赤霉素、吲哚乙酸、细胞分裂素等多种促生物质,通过根系吸收后,提高了植物体内酶的活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刺激根系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与增长,使作物发根快,次生根增多,根系伸长,大大加强作物吸收水肥的能力,提高作物产量。

(3)抑菌抗虫,克服连作障碍。有益微生物在作物根系周围迅速大量增殖,在根系形成一道严密的保护屏障,对其它的有害病原菌产生了拮抗作用,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有效地减轻了因重茬连作引起的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等土产病害的发生,同时,有益生物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几丁质酶,使根结线虫的卵过早孵化而使幼虫死亡,是这一大棚作物难以根治的“癌症”得以控制。同时,有益微生物进入土壤后的生长繁殖和产生的代谢产物,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病的疏松、绵软、保水保肥性能增强,水、肥、气、热更加协调,彻底克服土壤连作障碍,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舒适的环境。

(4)改善作物品质。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造成了作物吸收营养的不平衡,长势不良,病虫害加剧,水果蔬菜外形不佳、口感不适,耐储性下降,不仅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食品安全,更严重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施用生物菌肥后,平衡了土壤的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营养,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更加理性化,提高光合作用,促进植株健壮,解决了果不甜、瓜不香、菜无味以及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等问题,改善了作物的品质。

4、防虫网

作用:防虫网覆盖栽培是一项增产实用的环保型农业新技术,通过覆盖在棚架上构建人工隔离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切断害虫(成虫)繁殖途径,有效控制各类害虫的传播。防虫网具有透光、适度遮光、防虫、通风等作用,还能调节气温、土温和湿度,实验表明:炎热的7-8月,在25目白色防虫网中,早晨和傍晚的气温与露地持平,而晴天中午比露地低1℃左右。早春3-4月,防虫网覆盖棚内比露地气温高1-2℃,5厘米地温比露地高0.5-1摄氏度,能有效地防止霜冻。

5、诱粘虫板

作用:诱杀害虫。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采用粘性色板吸附技术把引诱上板的害虫牢牢地吸住致灭。同时,也能吸附空气中病原微生物(菌丝、孢子),对预防病害传播也有一定的作用。

6、声波助长仪

作用:依据植物声控技术原理,给植物播放适合的“音乐”。听了它播放出来的“音乐”,农作物表现出旺盛的生长势头,使作物增产、早熟,农产品的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口感好,贮藏期长。

五、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上述各项工程预算总投资1046.68万元,其中计划争取上级项目资金526万元,合作社自筹196.68万元,争取金融机构贷款120万元,争取旗乡两级补贴204万元。

六、技术保障措施

将生物有机肥和物理、机械、电子、生物、农艺等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于土壤修复、丰产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方面,形成一条从种植到收获全程绿色、环保、高效的有机蔬菜种植产业链。

1、土壤修复。根据土壤的检测结果,分析土壤的有机质、含盐量、酸碱度、氮、磷、钾的有效含量,判断土壤的丰缺指标,针对不同的作物,利用生物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土壤调控,合理施用优质有机肥、配比施用氮磷钾、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增施有益生物菌群,培肥地力、创造一个利于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2、土传病害的控制。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合时从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病害,在多年的种植大棚日趋严重,而且化学农药-12-

的防治,不仅会造成二次污染,效果也不是很好。使用生物制剂,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调节土壤环境,增强有益微生物的竞争能力,是控制植物根病的一项成功措施,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质和有益生物菌群,有利于拮抗菌发育,在植物根部形成有益菌群保护膜,使致病菌不能侵入,能显著减轻多种根病。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能产生促进作物生长的多种内源激素和几丁质酶,可有效地促进作物的生长和防治根结线虫。

3、气传病害的控制。所谓气传病害,是指病菌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发生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现在主要靠化学农药防治。

控制方案:第一步,净化空气。利用防病除雾促长空间电场系统,净化空气,在高压静电场的作用下,使空气中的有害菌孢子固着于植物和土壤表面,不能随空气的流动而传播。同时电场的应用会消除大棚雾气,降低空气湿度,形成不利于病菌生长的环境。第二步,杀灭病原菌。利用臭氧水杀菌技术,杀灭植物表面和土壤表面的病原菌。臭氧发生器制造的臭氧,通入加有活水剂的清水中,形成一定浓度的臭氧水,这种具有强氧化性的臭氧水能杀灭细菌、真菌、病毒和微小害虫,防止病害的发生。第三步:有益菌保护。喷臭氧水4-5小时后,臭氧还原成氧气,没有了杀菌作用,这时用有益生物菌稀释液喷洒植物与土壤表面,在植物表层形成有益菌优势菌群,使致病菌不易侵入,控制病害发生。

4、虫害的控制。大棚中主要的害虫有白粉虱、螨类、根蛆、-13-

美洲斑潜蝇、蚜虫和菜青虫等,现主要方法是化学药剂防治。

防治方案:第一步:物理防虫。在大棚的通风部位和门口处,加装防虫网,阻止害虫的成虫飞入,不能到棚内蔬菜上产卵,隔断害虫的传播路径。同时,用粘虫板、杀虫灯灭虫。第二步:生物治虫。利用白僵菌、NPV(核多角病毒)等生物制剂杀灭害虫。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推广有机蔬菜增加的经济效益。有机蔬菜生产技术的应用,可实现蔬菜生产不打农药或少打农药,因而省药、省工节本。使用物理设备、生物技术,虽增加了生产成本,但由于物理设备使用寿命长,正常可使用5年以上。而且,蔬菜品质好,无农药污染,亩均减少农药费用500元左右,亩均增产预计达到1000公斤左右,增收效果显著。按温室实际种植面积算,90栋温室(一年两茬)预计年均增收45.4万元

2、启动和新建厚墙体温室增加的经济效益。启动、新建58栋厚墙体温室,每栋(一年两茬)年均增收3.6万元,计208.8万元。

3、其它预计增加的收入。智能日光育苗温室预计年节省育苗费用15万元;通过果蔬采摘预计年增加收入40万元。

综合比较,预计年增加经济效益309.2万元。

(二)社会效益。

物理及生物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蔬菜生产中利用化学农-14-

药防治病虫害问题,降低了蔬菜产品的农药残留,使农产品更加安全可靠,其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三)生态效益。

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化学农药防治效果显著,但是农药的频繁使用,造成了土壤、水、蔬菜的污染,每年因误食受农药污染的蔬菜而导致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害虫抗药性增强,防治难度越来越大,通过物理生物防治措施生产无毒蔬菜等农产品,减少了污染,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