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滑蜥属物种数增加至12个

2024-08-23 22:37:53

中国滑蜥属物种数增加至12个的是采自我国四川省汶川县与理县的滑蜥属13号成体和1号幼体标本,基于比较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发现该种群与其他已报道的滑蜥属物种均有明显差异,应系一未描述新种,将其命名为汶川滑蜥Scincellawangyuezhaoisp.nov.。

同时,新种以我国著名的两栖爬行动物学家王跃招先生的名字命名,以此向其对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尤其是滑蜥属物种研究作出的卓越贡献表达敬意。据了解,汶川滑蜥生活于海拔1900~3100m处有腐叶的岩石地区,大多在白天活动,常见于岩壁或落叶表面。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石龙子是保护动物吗石龙子是否是保护动物

1、石龙子是保护动物。

2、在《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里,石龙子科岛蜥属、南蜥属、滑蜥属、蜓蜥属、棱蜥属物种也有上榜,比如长尾南蜥、多棱南蜥、多线南蜥、昆明滑蜥、长肢滑蜥、台湾滑蜥、股鳞蜒蜥、铜蜒蜥、斑蜒蜥、广西棱蜥、海南棱蜥、中国棱蜥等。

石龙子是保护动物吗

石龙子也叫蜥蜴、山龙子、守宫、猪婆蛇、四脚蛇等,是约1275种蜥蜴的统称。典型者体呈圆柱形,头为圆锥形,尾长渐尖;尾易断,断后能再生。那么,石龙子是保护动物吗?

一、石龙子是保护动物吗?

石龙子是保护动物。黄纹石龙子、中国石龙子、蓝尾石龙子、刘氏石龙子、崇安石龙子、四线石龙子、大渡石龙子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蜥蜴目动物约3750种,在这个大家族中,石龙子只是其中的一科。其中,鳄蜥是蜥蜴目、鳄蜥科、鳄蜥属动物;巨蜥是蜥蜴目、巨蜥科、巨蜥属动物;大壁虎是蜥蜴目、壁虎科、壁虎属动物。而黄纹石龙子、中国石龙子、蓝尾石龙子、刘氏石龙子、崇安石龙子、四线石龙子、大渡石龙子是蜥蜴目、石龙子科、石龙子属动物。只是因为长相相似,它们被统称为蜥蜴。

此外,在《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里,石龙子科岛蜥属、南蜥属、滑蜥属、蜓蜥属、棱蜥属物种也有上榜,比如长尾南蜥、多棱南蜥、多线南蜥、昆明滑蜥、长肢滑蜥、台湾滑蜥、股鳞蜒蜥、铜蜒蜥、斑蜒蜥、广西棱蜥、海南棱蜥、中国棱蜥等。

二、石龙子吃什么?

石龙子主要以昆虫和类似昆虫的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大型种类则以植物为食。如果要人工养殖,食物以面包虫和其它昆虫为主。

红火蚁以传播至中国12个省份,这是一种怎样的生物?

红火蚁(学名:SolenopsisinvictaBuren)的拉丁名意指“无敌的”蚂蚁,是一种外来入侵有害物种,被列为全球100种最危险有害生物之一。他的繁殖速度也是非常的快,已经传播中国12个省份,169个县(市、区)。 我们先了解一下红火蚁,红火蚁是蚂蚁的一种属于社会性昆虫,有多个品级,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蚁、雄蚁和工蚁。其中的工蚁是可以分为一致多型,多型时包括大型工蚁(兵蚁)和小型工蚁。工蚁有腹柄结2个;触角一般10节,末2节成锤棒状;唇基两侧有纵脊向前延伸成齿。雌蚁和雄蚁有单眼,雌蚁触角一般11节,雄蚁触角一般12节。并胸腹节不具刺或齿。

一窝红火蚁起码有五万只,红火蚁繁育能力非常强,族群数量非常的庞大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周期非常快,在短短的数月内就可以发展成其他的族群,如果其他的生物靠近或者干扰蚁巢,就会遭到大量红火蚁出门围攻。红火蚁大多出现在道路绿化带、公园、小区的绿化草皮、城市园林绿化区域等等。红火蚁的蚁巢和其他的蚁巢不同,红火蚁的蚁巢一部分隆起于地上,成熟蚁丘于土壤表面土壤堆积高度大约在10至30厘米,内部直径达30至50厘米,这就是辨别红火蚁的显著标志。红火蚁原产于南美,在1972年被正式命名在20世纪初在原产地就已经得到了注意,在20世纪的30年代甚至更早之前,红火蚁和后来被同时正式命名的黑火蚁被从南美带入美国。在红火蚁入侵中国之前,中国已知的火蚁就有五种,胡经甫在《中国昆虫名录———第六卷》中记载了产自福州、青岛、北京、岳麓山(长沙)等地的猎食火蚁,产自青岛等地的贾氏火蚁,产自福州等地的急逃火蚁,产自澳门、北京等地的热带火蚁,产自苏州等地的S.soochowensisWheeler。周梁镒和寺山守在台湾蚁科昆虫名录中除热带火蚁外,还记录了猎食火蚁和知本火蚁。红火蚁攻击人类时,由工蚁用其螫针连续针刺7至8次,在此过程中将大量的毒液注入皮肤,引发剧烈的灼热感。大部分人10天左右痛痒感即可消除,体质敏感的人遭红火蚁叮咬后则有过敏性休克的危险。红火蚁的主要危害还是有着很强的攻击性和重复蛰刺能力。如果不慎被红火蚁蛰刺,症状较轻者可用肥皂清洗并涂抹风油精或清凉油缓解,但注意的是伤口的脓包不弄破,避免二次感染。过敏体质者被蛰刺后,如出现全身瘙痒、脸部燥红肿胀、胸闷、恶心、发热等特殊生理反应,请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

中国学者首次对环蛇属物种命名是什么?

中国学者首次对环蛇属物种命名是素贞环蛇。

在明确盈江的这些环蛇属于未命名物种之后,研究团队慎重考虑了该物种的命名。由于在眼镜蛇科已有以Slowinski先生(斯氏环蛇B.slowinski)和侯勉先生(海南华珊瑚蛇Sinomicrurushoui)命名的物种,且考虑到环蛇属物种与人类关系密切,

并是首个由我国学者命名的环蛇属物种,决定采用《白蛇传》中的人物白素贞来命名。由于素贞环蛇具有众多白色横纹,是自然界中相对接近“白蛇”形象的物种,因此采用了该名字。

随后,为了使各界尽早认识到这种危险的剧毒蛇,研究团队于2019年10月19日在四川省南充市召开的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上首次公开介绍了该物种。此后,文章经过多次编辑和修改,最终于3月18日正式发表在Zookeys上。

相关论文作者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陈泽柠(现就职于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石胜超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德国两爬学者GernotVogel为论文第三作者,成都生物所副研究员丁利及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史静耸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察和评估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