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元、国歌、国旗的决议。不久后,曾联松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一封信。上面写着: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相当于21世纪人民币五百元)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
曾联松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政协就收到了2000多副设计作品,其中不乏专业设计师和一些美术家的设计,曾联松的设计方案只获得了15票支持,在一开始就被淘汰了。而得票最高的却是另外一个方案,一个大五角星加上一条黄杠,代表共产党和黄河,但有人提出这条黄杠把红旗分隔开,有分裂国家之意。
由于众人意见不统一,于是主席又召开了会议。音乐家田汉从一开始就对曾联松的设计方案情有独钟,在第二次的会议中,他再次提出了曾联松的设计方案,有一部分人认为四颗小星代表四个阶级的说法不合适,提出异议。就在众人议论纷纷时,毛主席说了一席话:“中国革命的胜利正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为基础,团结了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斗争取得的,今后还要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毛主席的一番话让众人茅塞顿开,一致表示支持,为了和当时苏联的国旗区分开,政协对五星红旗进行了简化,大五角星里不再有镰刀斧头,于是就有了如今的五星红旗。同年的9月27日,《解放日报》刊登了国旗图案,鲜红的五星红旗刊印在报纸封面上,曾联松激动地买下了报摊上的所有报纸,双手颤抖着向路人发放报纸,仰天大喊了一声:“五星红旗!我设计的!”
曾联松,祖籍浙江瑞安,1917年12月17日生人。瑞安地处江南,不得不说,是一个山清水秀、工商繁荣、文风昌盛、名人辈出的地方,而曾家在当地也算得上是一个书香世家。曾联松的祖父曾叙卿是当地赫赫有名的老中医,其父曾宇人小有成就,是水利工程方面的一个技术人员,其母沈炳娣虽然粗识文字,但出身当地的名门望族。
因此,在地域文化和家庭的熏陶下,曾联松打小就迷恋书画艺术。
步入瑞安中学读书后,曾联松从未放弃这个爱好,直到能够独立创作作品。
按照曾联松当时的夙愿,继续在书画方面深造,一生写写画画,未免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然而,当时的中国时局动荡,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那里还能容下,一个充满爱国激情的热血青年,去坚持自己的爱好呢?
于是,曾联松果断迈上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条救国之路。
通过学习科学技术救国,其实是一条很正确的道路,但曾联松还是碰了南墙,就这样,第一条救国之路被死死地堵上了。
放弃?当然不能,换种形式继续斗争到底。
1935年,曾联松在南京勇敢地参加了响应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集会游行。后来,在我党的引导下,曾联松开始逐渐步入革命的道路。
为了更好地适应斗争,1936年,曾联松再次折回求学的道路上,考入中央大学经济系,希望学得一技之长。
然而,正如蒋南翔所言,偌大国土,还真就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1937年10月30日,民国政府置南京于不顾,西迁重庆,曾联松随校一同前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无一幸免,惨遭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