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是指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时间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转化——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背后不仅关乎一个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熟悉程度,更关乎个人的教学理解。前提条件是要把教材内容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学科知识再理解,将教材内容放到课程体系中的再理解,其行为包括整体认识、拆解、关联、延伸、重组、整合、设计、实施。
整个过程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关键的一步是要挖掘教材中知识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教材编写者的思维脉络,搞明白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应该有哪些知识储备及相应的技能,实际上的情况又是如何。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首先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改造主观世界。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教学过程始终的主要、基本而特有的活动;教学中的交往活动是围绕认识活动进行的;教学中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并使其符合社会价值标准与目标的活动则是在相关的认识与交往活动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认识活动是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最突出、最基本的特点。
主要表现
一、间接性
教学过程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
二、引导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引导下进行,而不能独立完成。
三、简捷性
教学过程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过程。
四、制约性
学生的认识过程还受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