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出殡时要让长子摔瓦盆吗

2024-02-29 00:00:00

“国有国规,家有家法”,中华民族能历经几千年而屹立不倒,依靠的是强大的信念何清明的治国理念,当然,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也孕育出了许多文化,涉及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我国的生活习惯依旧有着深刻地影响。

人这一生,在焦急中降临人世,在欢声笑语中嫁娶,在悲伤哀婉中离世,所以,这三个环节无论是哪一个,大家都极为看重。丧葬之礼自然不同于前两个气氛活跃,对于这道人生最后的“礼仪”,我国也自有独到的方式方法来处理。在丧葬礼中,有着这样一个习俗,家中长辈去世,作为长子的必须得在出殡队伍前“摔瓦盆”,这一习俗究竟有何讲究,又为何会流传至今?

何为“摔瓦盆”

关于丧葬的礼法,我国很多古书上都曾有过记载,可见,丧葬之事从古至今都是一件大事。《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有言“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丧礼一词也就出自此处。而对于丧葬之礼,古人有设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准备祭品的同时又得斋戒,沐浴等等,凡丧礼都得遵守那一套繁琐规则,甚至还要“序其礼乐”,也即是奏乐,但后来就发展成了摔瓦盆。但“音乐”还是不可少的,人们至今都还沿用吹唢呐的习俗。

而这“摔瓦盆”其实就是指家中长辈过世,在家中停放三天,这三天里,死者家属会将一只瓦盆对着棺椁中央放置,以此来盛放吊唁者说投递的纸钱,说白了就是逝者的“碗盆”。因为古人相信给逝去的人烧纸钱,他们在阴间就会收到这些“钱”,所以,祭祀时总会烧些纸钱给祖先们,以此慰问。

“摔瓦盆”的来源

有关丧葬礼的起源实在太早,但对于“摔瓦盆”一事民间则自古有着这样的说法。这是一个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名士范蠡的典故。范蠡曾辅佐过越王勾践,越王二十年磨一剑,卧薪尝胆,就有范蠡不小的功劳。但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极大的建树,在商业上也是混的风生水起,范蠡凭借着陶艺,发家致富的同时也成了春秋时期的一代经济学家。

相传,在范蠡即将仙去之时,想到自己制陶的手艺还尚未有人继承,心中忧愁不已,于是叫来所有徒弟,旨在选出未来的继承人,而范蠡生平最爱的一只陶盆就是接班的“令牌”,众人自然都希望这花能落在自己头上,于是你一言,我一语的就开始争辩起来。正在众人不依不挠地争辩高峰时机,一名弟子突然走上前来,说道:既然这是师傅最爱的饭碗,就不应给假手于人,既然师傅大去之期不远矣,那这碗也应当随师傅而去,我替您摔了便当是你带走了它。说完便将陶碗摔碎在地上。

范蠡仔细想想,觉得这位弟子的言辞有几分道理,于是也并没有责罚该弟子,而且还将制陶手艺和主权传给了他,连自己的遗产也都留给了这名弟子。因为范蠡即将离世,所以后世就按此方法来规范丧葬礼俗。

其实,坊间对于“摔瓦盆”的来源,还有着另外一种说法。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对恩爱的夫妻生了一个儿子,但妻子却在生产中不幸离世,丈夫悲痛欲绝,但也还得抚养两人的孩子。几年后,男子决定再娶一人,也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继母难得的将继子视如己出,处处爱护着,可天有不测风云,不久之后,男孩的父亲就病逝了,留下“母子”二人孤苦伶仃。

“摔瓦盆”者可继承遗产

民间之所以会选择长子来“摔瓦盆”,其实是有讲究在里面的,古人喜欢遵从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则制度,所以,“摔瓦盆”的人自然也得按照这套规定来,而且,民间一般都传承着这样的说法,只有能担得起“摔瓦盆”重任的人才能有资格继承逝者的遗产。故而,在大家庭中,有时为了争得一个“摔瓦盆”的机会,兄弟之间也会大打出手,毕竟谁都想坐享其成,获得遗产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