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陆机传》原文晋之陆机,蓄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久无家音,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亟驰。家人见书,又反书陆机。犬即就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前犬不出门后犬咬死人是什么意思
有的狗子前爪上除了脚掌指头上长指甲爪子外,脚掌上1-2寸的地方有个小肉球,如果前爪的小肉球长爪子就叫前犬指,如果后脚掌上面的小肉球长爪子就叫后犬指;
长前犬的狗子相对温顺,长后犬的狗子会相对比较凶(家里老人说的,我自己对比后也的确发现有这方面的不同)
狗子长犬指一般是狗子慢慢成年后才会长;
所以会有前犬不出门,后犬咬死人的说法
---望采纳--
先猪后犬是什么意思
先猪后犬是什么意思,以下内容关于《猪后狗前两不同是什么生肖》的解答。
1.猪后狗前两不同是指生肖猪,猪这个字后半部分是“者”,狗字前半部分是“犭”,“犭”和组“者”合起来是猪。
2.乐观是属猪人的性格有点,属猪的男女都是一个性格非常乐观的人,他们是天生的乐天派,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什么烦恼,他们都可以很好的处理、很好的化解,很好的面对,他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事情。
后期狗什么意思?
后期,应该是指后期处理的意思……
比如,拍片后修图……
后期狗的意思,应该是指致力于后期修图的人。
照片,是拍出来的,不是修出来的。
所以,这个说法,有调侃的味道……
请教一下大家...这是什么狗啊?http://hiphotos.baidu.com/%BD%A5%D0%D0%BD%A5%D4%B6%B5%C4%BE%E0%C0%EB/
哈巴狗
哈巴狗
品种名称:哈叭狗
英文名称:Pug
体型分类:小型
犬种分类:玩赏犬
历史:
原产中国。
起源于16世纪。
大约400年前在中国培育,经由荷兰传到欧洲,当时曾经相当普及。后来在英国培育改良而成为目前的品种。
也叫巴哥犬。
巴哥犬究竟是什么系种?有专家认为,此犬产于苏格兰低地,传到亚洲后边在由荷兰商人从远东地区带回西方;也有专家认为,此犬是东方犬种,源自北京犬的短毛种,后来和斗牛犬交配而成;还有人认为巴哥犬是法国叫波尔多犬的獒犬的小型类种,并且在许多作品里画上巴哥犬作装饰品。维多利亚世代,此犬的知名度达到顶峰。
[简介]
巴哥犬(或称哈巴狗)富有魅力而且高雅,18世纪末正式命名为"巴哥",其词意古语为鬼,狮子鼻或小猴子的意思。巴哥犬是体贴,可爱的小型犬钟,不需要运动或经常整理背毛,但需要同伴。容貌皱纹较多,走起路来象拳击手是其特征。它是以咕噜的呼吸声及象马一样抽鼻子的声音作为沟通的方式。同时,此犬具备优良及爱干净的个性,这些特色便成为广受喜爱的原因。总体来看,通常外观呈正方形而且短胖。歪斜、长腿或腿太短的八哥犬都不受欢迎。
[体型]
八哥犬的特点是小中见大,浓缩(也许可以这样形容),结构紧凑、良好的比例,而且口吻轮廓硬。理想的体重范围是从14~18磅(公狗或母狗)。比例为正方形。
[头部]
头部大、粗重,不上拱,苹果头,前额不后缩。眼睛颜色非常深,非常大,突出而醒目。球状,眼神充满安详和渴望。非常亮,兴奋时,充满热情。耳朵薄、小、软、象黑色天鹅绒。有两种耳形:玫瑰耳或纽扣耳。后者比较理想。皱纹大而深。口吻短、钝、宽,但不上翘。咬合应该是轻微的下颚突出式咬合。
[颈部、背线、身躯]
颈部呈轻微的拱形,粗壮,其长度足够使头能高傲的昂起。背短,背线水平。身体短而胖,胸宽且肋骨扩张良好。尾巴尽可能卷在臀部以上部位。多重卷曲则更理想。
[前躯]
腿非常粗壮,直,长度适中,位于身体下。从侧面看,肘部直接安在肩膀下面。腕部结实,既不过分,也不向下。足爪既不象兔足那样长,也不象猫足那样圆。脚趾适当分开,黑色趾甲。狼爪通常被切除。
[后躯]
粗壮,有力的后躯,后膝关节角度适中,飞节垂直于地面。从后面看,两条腿相互平行。后躯与前躯平衡。大腿和臀部丰满而且肌肉发达。足爪与前躯相同。
[被毛]
被毛美观,平滑、柔软、短、而有光泽,既不坚硬,也不能象羊毛。颜色是银色、杏或黑色。银色或杏应该清晰,与其他颜色斑纹及脸面颜色对比强烈。
[斑纹]
斑纹轮廓清楚。口吻或脸部颜色、耳朵、耳朵边、拇指斑、前肢的菱形斑及背部斑纹可能是黑色的。脸部颜色应该是黑色的。
[步态]
从前面看,前躯导向良好,脚腕有力,脚爪撑在地上呈方形,中间的脚趾向前。后躯动作有力、轻松。后膝关节及飞节不向里或向外翻。后腿与前腿处于同一直线。前后肢都自然的略显收敛。后躯轻微的扭动说明他轻松、自信、愉快。
[气质]
这是一种性情稳定的品种,显示出安定、开朗、富有魅力、高贵、友善和可爱的性情。
狗年到了,宠物狗越发受宠,却不知,这一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几千年前的先秦时期,狗就为达官贵人们所喜爱,几千年来,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人们对狗的喜爱却没有动摇过,于是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名犬的故事……
凶猛的藏獒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并且在先秦就作为宠物在各民族之间互相馈赠,同时也成为宫廷王室的贡品之一。《尚书·旅獒》记载了当时的少数民族西戎向王室进贡名犬一事,说周武王克商,“九夷八蛮”都送上贡品,来自西边的人就贡献了“獒”。
獒可不简单,它在先秦之时是非常珍贵的名犬,它可能是西方少数民族所培育的大型犬种,有历史学家说獒就是藏犬。这种犬因为其凶猛威武而得到贵族们的喜爱,从而通过进贡传到了中原汉地,当然,也不排除民间的买卖交换。獒是当时有名的杀人工具,《博物志·物名考》说,晋灵公有畜狗名獒,这个国君是晋国历史上有名的荒淫之徒,他修了个台子,在台上拿弹弓射击过往行人,以此取乐,厨子做了饭不合他的胃口,他就把厨子剁为肉泥。相国赵盾看不下去了,就劝他,他恼羞成怒,又要杀赵盾,《左传》记载,宣公二年,昏庸无道的晋灵公唆使獒犬去杀赵盾,獒犬一路扑来,十分凶猛,多亏赵盾带来的卫士也是好身手,和獒犬搏斗,杀了獒犬,之后又得晋灵公手下同情他的卫士相救,才得以逃脱。晋灵公之后,中原就没有了獒的记载,大概因为獒是高原动物,难以适应中原汉地的水土和气候,因而,中原虽引进了藏犬饲养,但没有成功。
《金川琐记》曾记载了对藏犬不成功的喂养:“犬大者高至三尺,能缘墙走屋,形既狰狞,声噌吆如华钟,喜啖生肉饼饵,投之以咸食辄病癞不救,尤畏炎热。尝携一头至内地,夏日中渴死。”文中说,这种狗很高大,长相威猛,吃生肉,不吃咸食,很怕炎热。这大概是古人不能养活藏犬的原因。
青犴——胡地野犬
《淮南子·道应训》里说,周文王势力膨胀,商纣很是担心,于是就把他叫来囚禁起来,周文王的大臣为了营救周文王,就花重金搜罗天下奇珍。最后得到一只青犴,献给纣,纣就把文王给放了。
汉人高诱说犴是胡地野犬。《埤雅》也说:犴,“胡犬也,似狐而小,黑喙善守。”
看来殷时“胡犬”就很有名气。春秋战国时,胡犬的名气还在藏獒之上。《史记·赵世家》把胡犬与代马、昆山之玉并列为赵国的三宝,足见胡犬的名贵。
《穆天子传》里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周穆王有八匹日行八百里的宝马,这些马驮上周穆王到昆仑与西王母约会。后来周穆王南征楚国,死在南方,西王母便再也看不见他了。唐诗里还说:“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历史学家们解释这些神话:说这实际上是中原民族和西北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史学家吕振羽先生在论述《穆天子传》时曾说:穆天子每每以铜器、贝带、珠、银器、桂姜或丝物等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去换取对方的羊、牛、马、犬以及贵重的兽皮和羽毛等。
在周穆王与西王母的物品交换中就提到了“良犬”和“守犬”。这些外来的良犬,大部分用于看家护院、宗教祭祀和围猎,恐只有少量的狗用于食肉。所以《夷俗记·牧养》强调了猎犬在狩猎中的重要价值,如云:犬不甚大,而其性更灵,(牧)则藉以守,猎则藉以逐,有兽被矢而走者,犬逐之,不获不止。
这种狗大概也是西北的胡犬。
哈巴狗来自何方
《逸周书》说:南方有叫“产里”、“百漠”的少数民族请以“短狗为献”。看来这种观赏性的“短狗”大概出自南方少数民族的驯养。清人檀萃所辑《滇海虞衡志》中说,海叭狗,滇人亦多畜之。
海叭狗,即哈巴狗。短狗,短犬,哈叭狗,不过一物之古今名称。今哈叭狗已传至北方,为爱玩犬之优种,云南反不多见。
当然,中原的海叭狗不光是从南方传入,也有从北方和中亚诸国进贡而来的,美国学者谢弗认为,在古代中国的所有家犬中,最常见的是尾巴在背部高高卷曲的师鼻“獒”,这种犬出自狼的血统,而狼还繁衍出了亚述,罗马莫洛西斯,圣伯纳德,纽芬兰的猎犬,即喇叭犬。尤其是它还培育出了中国的小型狗种系,例如哈巴狗,甚至大画家阎立本也画过一头在7世纪时作为贡物送来的獒,是獒种犬的故乡,所以它很可能是吐蕃贡献的。
这就是说,哈巴狗和藏獒倒是同一祖先了,真难以相信。
从唐朝的贡品中亦可看出哈巴狗的传入是与中西亚有关系的。唐代所纳的贡品中有不同种类的名犬。其中最为著名的短狗是“拂林狗”。
据传唐朝从西亚就进口过这种“拂林狗”,谢弗认为这种狗就是“罗马犬”,它产生于7世纪初期,是由高昌王向唐朝贡献的礼物。
这种小狗的外貌究竟如何,我们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它是典型的古代马耳他种的犬,即古典时代的叭儿狗。谢弗说它们曾经是希腊妓女和罗马贵妇珍爱的宠物。据说,这种品种的犬一直保留了下来,至今仍然有这类犬的白色的异种。在宋朝的一幅绘画作品中,曾经出现过一只白犬,谢弗推测它很可能就类似马耳他种白犬。
有一则狗与唐玄宗和他的宠妃的故事:玄宗一个夏天与某亲王下棋,令贺怀智独弹琵琶,贵妃把一只康国进贡来的狗放在一边观战,玄宗眼看着就输了,贵妃把狗放在座侧,狗跑上棋盘,局子被搅乱,玄宗大悦。
在这里,搅乱棋局的很可能就是一只“拂林狗”,而它的主使者便是天香国色的杨贵妃。
“波斯犬”是千古之谜
唐朝是一个夷夏观念相对淡薄,善于学习吸收异族外来文化的伟大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之所以在唐朝颇为盛行,就在于唐太宗的民族文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正是在这种开放的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习俗才不断地进入了中原。狗的进贡与交流,也可算是很好的实例。
除了“拂林狗”外,唐朝还有一种来自波斯的名犬,身上带有斑点,唐朝人称其为“波斯犬”,直到现在这种犬的祖先对我们来说还是个谜。6世纪时,以“波斯犬”知名的狗是一种身材高大,凶猛残忍的动物,它甚至能够食人。6世纪的这种狗与唐代的波斯犬很可能是同一种属。
宋以后,朝代更替,可狗的历史却没有中断,明清之际,北京曾出现了一种名犬,叫“京犬”,这种狗的祖先是从外地进贡来的,还是本地的,不得而知,但很可能是外来与本地的杂交,这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明对外来文化兼容并包的一个结果。
在古代,狗是一个有灵性的动物,它能预料吉凶,蒙古族的失都儿忽汗有一只名为库伯勒克的黑嘴黄毛狗,如果叫得太平,宁静,便没有敌人,天下无事,如果嚎叫,就表明有敌人了。国君在外从事了3年战争,它就嚎叫了3年。人类的悲欢被寄予狗吠当中,这不能不说是人们对天下太平的强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