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身上有白霜怎么办

2024-08-10 19:13:31

鹦鹉鱼起白霜可能是患上了水霉病。水霉病又称白毛病,其发病症状主要就是鱼体上布满白色的丝状,外观看起来像是白毛。导致水霉病的原因是鹦鹉鱼在运输、打架中受伤,引起的细菌感染。或者是鱼体内有寄生虫导致的感染。水霉病可以直接用红药水涂抹伤口治疗,也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药浴治疗。

鹦鹉鱼起白毛可能是得了水霉病。因为水霉病的前期症状就是鱼体布满白翳,尤其是黑色和红色的鱼体最明显。中期鹦鹉鱼就会出现行动迟缓、反应呆滞的情况。后期会出现患处腐烂、停止进食、霉菌遍布全身,直至死亡。水霉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细菌感染,比如在运输的过程中不小心蹭伤了鹦鹉鱼的皮肤,或者鹦鹉鱼在争斗时受伤,导致细菌从伤口处进入体内,就很容易造成感染。也有可能是体表处有寄生虫,细菌通过寄生虫进入鱼体。

二、鹦鹉鱼起白毛怎么治疗

如果是水霉病,前期可以将鹦鹉鱼捞出,擦干鱼体表面的水分,用红药水或其它杀菌类的药物涂抹,每天涂抹2-3次,坚持7天左右就会有效果。如果到了后期,可以用高猛酸钾溶液或呋喃西林溶液进行药浴,每天药浴一次,每次坚持20分钟。大概一周左右就会有好转。水霉病主要就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的。饲养者在平时勤换水,保持好水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感染水霉病。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鹦鹉有白色絮状物怎么治疗?

当发现鹦鹉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时,可升高水温,以加快鹦鹉鱼新陈代谢的速度,来达到治疗效果。其次在水中撒入食盐杀菌来进行治疗。若情况较为严重时可在缸内撒入黄粉进行药浴来治疗,在治疗期间需停止喂食。

当发现鹦鹉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时,可升高水温,刺激它的免疫系统,以加快鹦鹉鱼新陈代谢的速度,经过一段时间它身上的白色絮状物便会逐渐消失。

其次可通过改善水质来治疗。当发现鹦鹉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时,可在水中撒入食盐进行杀菌,每天加盐两次,直到鹦鹉鱼身上的白色絮状物减少。

若情况较为严重,饲养者可在水盆中加入黄粉进行浸泡。在这期间饲养者要停止喂食,待鹦鹉鱼恢复精神之后才能喂食。

鹦鹉鱼身上有许多白絮怎么办?

病因:

1.不良水质环境。

2.表体受伤后造成。

3.感染。

治疗:

1.提高温度下粗盐是其中一个好方法。

2.补充抗生素与专治霉菌感染的药剂等治疗。

3.投入适量甲基蓝药水。

4.大换水后,大粒盐少许+土霉素每100升水放3片。每天换1/3水补原药,药浴5~7天病情好转后器材水体彻底消毒。

鹦鹉鱼身上反复出现白霜,有什么好办法?求知情者帮忙?

1,首先建议换水1/2,注意要用晒过两天的水,换水过程中将水中的“白霜”抽掉。

2,清洗所有滤棉,并且清洗完后高温水烫一下滤棉。

3,缸内升温至28度。增加氧气供给。加千分之五大盐。不要下药。

4,每天观察鱼体健康情况。

鹦鹉鱼身上有白霜怎么治疗

肤霉病:鹦鹉鱼身上有白霜可能是患了肤霉病,这种病是由病菌入侵伤口所致,患病处会有棉絮状的白色菌丝,需要用3%浓度的食盐水浸洗治疗,定期换水可以起到预防效果。白点病:鹦鹉鱼身上有白霜可也能是因为得了白点病,患病后鱼鳍和皮肤上有白点,影响鱼儿的食欲,需要裂开换水,并用红汞溶液治疗。

一、肤霉病

1、患病原因:肤霉病也叫水霉病、白毛病,是观赏鱼的常见疾病之一。通常是由于捕捞或运输的过程中,不小心导致皮肤受伤,或者受到寄生虫侵袭,从而使霉菌的孢子进入伤口,之后会吸收鱼体的养分,形成菌丝向内外生长。

2、主要症状:肤霉病的特点就是棉絮状的菌丝。在鹦鹉鱼刚患病的时候,由于霉菌较小,肉眼无法看到,一般只有在菌丝出现的时候才能发现。之后霉菌会导致组织坏死,菌丝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影响鱼体的食欲和游泳,最终导致其死亡。

3、治疗方法:发现鹦鹉鱼患上肤霉病后,需要用3%浓度的食盐水进行浸洗,每天洗5-10分钟。如果需要用药物,可以选择高锰酸钾、孔雀绿、次甲基蓝以及呋喃西林等,不同药物的浓度一定要注意,如果浓度太高对鱼体的伤害会更大。

4、如何预防:想要预防肤霉病,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免鹦鹉鱼受伤,而且需要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洁,避免寄生虫的进入。另外可以通过提高水温来抑制霉菌的生长,在水缸顶部可以安装紫外线灯,通过光照也能预防其繁殖。

二、白点病

白点病是热带鱼的常见病之一,在一年四季都会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患病初期,鱼鳍和皮肤上会有白点,之后会布满全身,影响其食欲。发现患病后,需要立刻更换新水,保持水温,也可以用红汞溶液进行浸泡治疗。